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元明清诗词

文徵明《满江红·拂拭残碑》咏史同情岳飞词作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文徵明《满江红·拂拭残碑》咏史同情岳飞词作鉴赏

满江红·拂拭残碑·文徵明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依飞何重,后来何酷。岂是功高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端、堪恨又堪悲,风波狱。 岂不念,疆圻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作品译文

拂拭去残碑上的尘土,当年石刻的宋高宗信托岳飞时的诏书还可依稀辨读,令人感慨万分地是,皇帝当初对岳飞是何等的器重,后来又为什么那样的残酷,难道是功高震主就身当该死,可惜事过境迁高宗依托岳飞的诏书难赎惨杀岳飞的罪恶,最令人感到可恨可悲而又极为无理的是,秦桧等人一手制造的杀害岳飞的风波亭冤狱。

宋朝的皇帝啊!难道你就不想疆土在逐日散失,难道你就不思念徽钦被俘而去的奇耻大辱,然而徽宗钦宗真正返回之后,赵构的帝位又怎能相属,千年万代的人们啊再不要说不该南渡偏安一隅,当时的赵构啊自己就怕把中原收复,可笑地是区区一个秦桧又有多少能耐,只是他迎合了赵构的心意而已。

词统卷十二载,夏侯桥沈润卿掘地,发掘出宋高宗赐岳飞手敕刻石,文徵明见后感慨万分,作了这首词。石上所刻诏书,不知是哪一通,高宗给岳飞的各次诏书,收岳珂所编金陀粹编,可参。文徵明作此词时,正值明朝权阉刘瑾用事,内乱外祸频仍的时代,他有感于时事,所以将满腔激情,借题岳飞事倾发出来,词调与岳飞著名作品满江红(怒发冲冠)相同,也有深意。

词承宋高宗敕赐碑起,由碑文生发,逐步深入。词人见到碑已字体模糊,文句仅依稀可辨,不禁想到岁月流逝,人世沧桑变化,想起当年宋高宗在敕文中对岳飞是何等赞赏倚重,没料到岳飞的结局是如此悲惨。“依飞何重,后来何酷”,语气铿锵,一扬一抑,对比鲜明;前以“慨”字领句,将无限怨愤不平,沉重道出。据史载,岳飞当时转战南北,宋高宗在地位没有巩固、南北对峙的形势没有确定时,对他十分器重,如绍兴四年(1134)十一月,援淮西二诏中就有“卿有忧国忧君之心,可即日引道,兼程前来。朕非卿到,终不安心”,“卿义勇之气,震怒无前……既见可乘之机,即为捣虚之计”等语;可是转眼之间,变化不测,令人难解。所以词人以此二语作总束,可抵岳飞本传论断。以下,词就事论事,展开评论,指出岳飞并不是骄奢横肆之将,无功高震主之嫌,而宋高宗为了自己,忘却前言,任凭秦桧罗织,终于在绍兴十一年(1141)以“莫须有”的罪名,把岳飞杀害在临安大理寺的风波亭中。对此事实,词人以低沉哀惋的语句历历述来,不平之气,透腾纸外。

上片夹叙夹议,主要通过史实,引发人们对岳飞蒙冤受屈产生愤慨,从而追思罪恶产生的源头,所以下片过渡到对罪魁祸首的集中批判。因为词是由高宗敕碑引起,批判的矛头也就直接指向宋高宗。词人别出心裁,不用旁观者口气,而是直接站在岳飞的立场上,对宋高宗的心态穷本追源,猛批狠斥。词以反问句起,增加力度,说宋高宗作为皇帝,难道会不把国土沦丧、徽钦二宗被虏遭辱放在心上吗?应该说,岳飞力图恢复,“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样的赤胆忠心,正是宋高宗梦寐以求的,何以恰恰相反呢?说到底,宋高宗怕的是岳飞北伐一旦成功,二帝南归,他的皇帝宝座就不稳了。因此,他不得不屈辱求和,不得不听凭秦桧诬陷岳飞,因为秦桧想做的事正与他不谋而合。这样一批斥,把宋高宗昏庸鄙劣的品格入木三分地揭示在光天化日之下,痛快淋漓,可谓替岳飞出了一大口怨气。

全词以敕碑引发,渐次深入,既对岳飞的遭遇表示了深刻的同情,又对宋高宗不以国家人民利益为重,残害忠良进行毫不留情地挞伐,语言犀利,正如词统所评:“激昂感慨,自具论古只眼。”元明以来,大多数咏岳飞的诗词,都强调岳飞的忠勇,指斥秦桧奸邪卖国与宋帝软弱苟且,坐观倾覆,自坏长城,如赵孟頫岳鄂王墓云:“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也有人见到秦桧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杀死岳飞,与高宗不无关系,如陶宗仪诗云:“逆桧阴图倾大业,昭陵无意问神州。偷安甫遂邦家志,饮痛甘忘父母仇。”但从来没有像文徵明这首词那样直接抓住要害,揭示出事件的本质,尤其是“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二句,鞭辟入里,不仅辛辣地诛挞了宋高宗丑恶的内心世界,也是数千年帝王争位夺权史中黑暗内幕的大曝光,读后令人拍案击节。因此,至今人们瞻仰岳飞祠墓,见到文徵明这首词的碑石,仍会为之激动不已。

猜你喜欢
  • 鲁迅《致萧军、萧红》全文、注释和赏析

    刘吟先生: 两信均收到。我知道我们见面之后,是会使你们悲哀的,我想,你们单看我的文章,不会料到我已这么衰老。但这是自然的法则,无可如何。其实,我的体子并不算坏,十六七岁就单身在外面混,混了三十年,这费

  • 有关于爱民的名言名句大全

    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易·节》 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 ——《左传·哀公元年》 舟车饰、台榭广,则赋敛厚矣;轻用众、使民劳,则民力竭矣。 ——《管子·权修》 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

  • 刘禹锡《初夏曲三首》全诗赏析

    铜壶方促夜,斗柄暂南回。 稍嫌单衣重,初怜北户开。 西园花已尽,新月为谁来。 时节过繁华,阴阴千万家。 巢禽命子戏,园果坠枝斜。 寂寞孤飞蝶,窥丛觅晚花。 绿水

  • 朱亚龙《遥望敦煌》

    大概身处其中久了,便没有了太过灵敏的嗅觉。在河西的天空下遥望,沙枣甜瓜即已入口,蓝天白云也已入眼,丝绸古道是否也该入心??从兰州向

  • 苏轼《次韵段缝见赠》全诗鉴赏

    季子东周负郭田,须知力穑是家传。细思种薤五十本,大胜取禾三百廛。若得与君连北巷,故应终老忘西川。短衣匹马非吾事,只拟关门不问天。

  • 《古文观止·隋唐五代文·韩愈·祭十二郎文》鉴赏

    古文观止·隋唐五代文·韩愈·祭十二郎文 年月

  • 古籍名著《聊斋志异》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文言短篇小说集。清蒲松龄撰。各种版本分卷不一,手稿残缺。现已陆续发现的有五百篇以上。卷首有康熙十八年(1679年)作者“自志”,可知本书在作者四十岁左右已初具规模,后来又几经修改增补,直到暮年方才成书

  • 白居易《雪中寄令狐相公兼呈梦得》全诗赏析

    兔园春雪梁王会,想对金罂咏玉尘。今日相如身在此,不知客右坐何人?

  • 《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赏析》

    开句“万点猩红将吐萼”,正是花苞初放的喜人姿色,它“嫣然回出凡尘”,有着非同凡尘的丽姿、质。两句描写,把这株刚从“古寺”移来园中种植的海棠,表现得淋漓尽致。因为它还只是一株幼树,所以词主人公对它更是寄予希望,现在时当寒食,待“明朝寒食了

  • 范仲淹《送蔡挺代父之蜀》全诗鉴赏

    朔风岂不寒,蜀道岂不难。之子代亲行,万里心自安。剑阁雪犹明,锦江春未阑。到日必诗战,重登李杜坛。

相关栏目: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先秦诗歌
  • 元明清诗词
  • 汉魏六朝诗
  • 千家诗全集
  • 白渔诗集
  • 经典古诗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