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元明清诗词

沈传桂《踏莎行·春尽作》叹春伤春词作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沈传桂《踏莎行·春尽作》叹春伤春词作

踏莎行沈传桂 春尽作 细绿迷鸦,疏红醉蝶,一腔愁倩啼莺说。 东风吹泪过江城,黄昏细雨孤灯灭。 中酒心情,嫩寒时节,踏青人又销魂别。 碧烟如梦不开门,门前千点梨花雪。

春光易逝,人生苦短,乃是词人常咏常新的主题,但世殊事异,歌咏者的情怀也就异象纷呈。沈传桂的这首踏莎行虽也是为春尽而作,然而对物象的剪裁别具一格,读者可以从中获得一种清新幽远的美感。

词一开头便是两个春光将逝的代表性物象:细绿,疏红。虽然红绿相映,但已不是万紫千红展示万般生机,而是“绿肥红瘦”让人感怀。可是鸦蝶浑然不觉春尽之落寞,一“迷”一“醉”,几多欢娱。紧接着笔锋一转,“一腔愁倩啼莺说”,满腹愁肠请啼莺代为诉说,是因为鸦迷于细绿,蝶醉于疏红,皆不可与言愁,唯莺啼声声似解人意,代传愁绪庶几近情。读词至此,这满腔愁绪好像毫无来由,难道仅仅是因为春之将尽吗?并不尽然。“东风吹泪过江城”是移情也是比兴,春雨霏霏,恰恰似离人点点的泪水,在东风的吹拂下飘过江边,传至遥远的地方,那里正是词人心之所系。“黄昏细雨孤灯灭”,三种景象连缀,构成一幅凄苦惨淡的雨夜怀人图。至此,整个词的上片以景语形成无我之境,然而又时时有主体情绪的影子,真正是情景相通,物我为一。

词的下片直抒主体情怀,“中酒心情,嫩寒时节”,“中酒”者,酒醉后身体不爽之谓也。醉酒往往是为了遣愁,则此“中酒心情”正是身心皆病的状态。而时节处在虽是暮春却仍觉微寒的转折期,这份微寒便又给中酒心情加了一层凄凉。更何况“踏青人又销魂别”!踏青人是可以同怀视之的知己,还是心有灵犀的佳人,抑或是合而为一的红粉知己,不得而知,可知者是这踏青人在词人心目中无可替代的位置。“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销魂别”的悲凉意态较之“中酒心情”又深一层,于是即便有“碧烟如梦”(在平日那是令人痴迷的境界)也不愿开门,同时也不敢开门,因为“门前千点梨花雪”会让人心头更生几分寒意。梨花和雪之间在视觉上是有许多相通之处的,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曾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比拟“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塞外苦寒。然而此处词人以雪比梨花反其意而用之,将豪放转为凄婉,壮丽转为幽美,呈现出另一番清幽淡雅的画境。

整首词精心剪取暮春景物,让“景语”成“情语”,细腻生动地传递出词人春尽之时心无所寄的愁苦,而清幽的意象编排给人以愁苦之外的优美感受。黄燮清国朝词综续编引曾沂语云:“闰生(沈传桂字)词,如踏叶孤岭,落花空潭,口香莓苔,食冷烟火。”这首踏莎行可以作为代表。

猜你喜欢
  • 苏轼《与子由同游寒溪西山》全诗鉴赏

    散人出入无町畦,朝游湖北暮淮西。高安酒官虽未上,两脚垂欲穿尘泥。与君聚散若云雨,共惜此日相提携。千摇万兀到樊口,一箭放溜先凫鹥。层层草木暗西岭,浏浏霜雪鸣寒溪。空山古寺亦何有,归路万顷青玻璃。我今漂泊

  • 苏轼《遗直坊(并叙)》全诗鉴赏

    富郑公之客李君讳常,登人也。故太守李公讳师中,榜其闾曰遗直。而其子大方,求诗于轼,为赋一首。使君不浪出,羔雁亲扣门。先生但清坐,薤水已多言。当时邦人化,市无晨饮豚。岁月曾几何,客主皆九原。鲁经有余叹,

  • 把人生过成喜欢的样子

    【3872】把人生过成喜欢的样子(毕淑敏著,长江文艺出版社,14 4万字,2018年3月第1版,39 8元)△共八辑:看见、疗愈、欢喜、愿景、悦纳、

  • 李商隐《花下醉》全诗赏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作品赏析【注释】:如诗题所显示的,这是一首抒写对花的陶醉流连心理的小诗。首句“寻芳不觉醉流霞”,写出从“寻”到“醉”的过程。因

  • 岑参《青龙招提归一上人远游吴楚别诗》全诗赏析

    久交应真侣,最叹青龙僧。弃官向二年,削发归一乘。了然莹心身,洁念乐空寂。名香泛窗户,幽磬清晓夕。往年仗一剑,由是佐二庭。于焉久从戎,兼复解论兵。世人犹未知,天子愿相见。朝从青莲宇,暮入白虎殿。宫女擎锡

  • 古诗词大会的资料(中国诗词大会内容梗概)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大会的资料,内容包括中国诗词大会内容梗概,中国诗词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古诗汇总。《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CCTV-10

  • 高适《咏史》全诗赏析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作品赏析[注释](1)前两句:绨袍,粗丝绵之袍。范叔,指战国时魏国人范雎。这两句讲述了一个典故:魏国派须贾、范雎出使齐国,齐王重范雎之才,赐给他银子,

  • 光缆传递过来的止痛药

    光缆传递过来的止痛药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和闺蜜冬雨还都是青春懵懂的时候,就曾牵着手去看过牙医。年轻时候对疼痛特别敏感,如同奔赴在死亡

  • 《使院中新栽柏树子呈李十五栖筠赏析》

    这首诗作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载)。这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诗,呈给友人,是用以互相勉励之意。   开篇二句叙述移栽柏树的原因,言辞极为朴实、淡雅,颇有古韵。“爱尔青青色,移根此地来”,以如此恬静、闲适的笔触引领全文,令人如处炎炎夏日,避身

  • 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

    名言: 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 注释: 卒(cu): 突然发生的事情。 句意: 如果心中没有周密的考虑, 就不能应付突然发生的事情。 出处: 《墨子·七患》

相关栏目: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先秦诗歌
  • 元明清诗词
  • 汉魏六朝诗
  • 千家诗全集
  • 白渔诗集
  • 经典古诗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