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耒《七律·夏日》千家诗鉴赏
张耒七律·夏日千家诗鉴赏
张耒〔一〕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二〕。
蝶衣晒粉花枝舞〔三〕,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四〕,嘈嘈虚枕纳溪声〔五〕。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一〕张耒(1054—1114):宋代诗人,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今属江苏)人。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苏门四学士之一。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进士。历任秘书省正字、著作郎、起居舍人,后世因称“张右史”。因入“元祐党籍”移宣州,再贬监黄州酒税。崇宁五年(1106)放还赋闲,寓居陈州(今河南淮阳)至终。陈地古名宛丘,因此世称“宛丘先生”。张耒安置黄州时居东柯山西麓,因号柯山。苏轼称其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诗风平易流丽,颇有白居易、张籍、王建之风。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集七十六卷。
〔二〕檐牙:屋檐,因边缘呈牙齿状得名。
〔三〕蝶衣:蝴蝶翅膀。晒粉:晒翅膀上的粉。
〔四〕落落:稀疏的样子。邀月影:月影透过帘子,好像受邀请而来,拟人的手法。陈文瑛盆梅:“赖君邀月影,使我涤尘襟。”
〔五〕嘈嘈:流水声。虚枕:空心的枕头。
【点评】诗用工笔细描的手法,描绘出夏日江村清幽美丽的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欣赏和归隐生活的自得之乐。
-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 作品赏析〔乐府诗集收此于汉横吹曲。注云
-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出处】唐杜荀鹤《 春宫怨 》 【意思】年少时被美好的容态所耽误,面对菱镜欲梳妆又心懒意慵。承受皇帝的恩宠不全在美貌,教妾如何为自己而精心美容
-
西北有高楼, 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牕, 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 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 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 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 慷慨有馀哀。 不惜歌者苦, 但伤知音
-
明·徐渭仆领赐至矣。晨雪,酒与裘对症药也2。酒无破肚脏,罄当归瓮3;羔羊半臂4,非褐
-
送沈子福之江东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题解王维大约在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知南选,至襄阳
-
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分命
-
因僧问我西来意,我话山居不记年。 草履只栽三个耳,麻衣曾补两番肩。 东庵每见西庵雪,下涧常流上涧泉。 半夜白云消散后,一轮明月到床前。 禅宗的目的在于从日常的平凡生活中顿悟佛性,自证解脱。在这里,没有
-
这首诗作于乾隆九年(1744),时作者在故乡秀水(今浙江嘉兴)。
-
种——读史有感将相本无种帝王要传种禹种夏朝四百载李渊种了二十代朝廷康熙种出雍正雍正种出乾隆一直种到宣统都想种千代万代无不以好梦开始
-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dào),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