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诗《周敦颐·游大林》题解与鉴赏
游大林
周敦颐
三月僧房暖[1],林花互照明。
路盘层顶上,人在半空行。
水色云含白,禽声谷应清[2]。
天风拂襟袂,缥缈觉身轻[3]。
[作者简介]
周敦颐(1017—1073),宋代理学家、诗人。他爱好山水,长期隐居庐山(在今江西九江),诗多描绘山水,风格清淡。
[题解]
大林,即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上。这首诗在写实中显出奇趣,也活现了诗人超然不凡的气度。
[注释]
[1]僧房:指寺院。
[2]水色云含白,禽声谷应清:山上潭水清澈,使倒映水中的云影十分洁白;禽鸟的啼鸣声在山谷中回荡,显得格外清亮。
[3]襟袂:衣襟和衣袖。缥缈:高远隐约的样子。
-
名言: 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行行天未晓,携手踏明月。 注释: 知音: 知心。希: 稀少。念子: 想念你。不能别: 不忍心分别。行行:走来走去。踏明月: 在月光底下踱步。 句意: 知心朋友古来少,
-
《山人劝酒》是乐府旧题,郭茂倩《乐府诗集》编此诗入《奉曲歌辞》。诗咏商山四皓健拔如苍松,落拓不羁,仙风道骨,青春不老,春风和煦向他送暖,蝴蝶翩翩为之起舞。作品着重称颂四皓“各守麋鹿志。耻随龙虎争”的高洁之志。尤其赞誉其以隐士的身份出山辅
-
一爬山常听到喊山声。居高声自远,只是听起来有的声嘶力竭,显然累得够呛;有的底气尚足、音质圆润。在山顶亮亮嗓子,放纵地呼吸吐纳,倾听
-
(金)元好问 地僻人烟断, 山深鸟语哗。 清溪鸣石齿①, 暖日长藤芽。 绿映高低树, 红迷远近花。 林间见鸡犬, 直拟是仙家②。 【题解】 少室山在登封北,东距太室山约10公里。据传,禹王第二个妻子涂
-
徐志摩《泰山日出》原文 日出的景象是壮观的。对有些人来说,壮观的景象常会引起赞叹,要描绘它、形容它,却又四顾茫然,无从下笔了。徐志摩的这篇散文,虽然只摄取了泰山日出的一个短暂场面,但在他的生花妙笔下,
-
黄庚《暮景》金、元山水诗鉴赏 黄庚 浮云开合晚风轻,白鸟飞边落照明。 一曲彩虹横界断,南山雷雨北山晴。 这首诗是南宋遗民黄庚客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县)时所作。它以色彩鲜明的笔触再现了作者在一个夏日黄昏所
-
《梅花·梅花》咏梅花诗鉴赏 王安石墙角数枝梅
-
柳子厚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 古之州治,在浔水南山石间,今徙在水北,直平四十里,南
-
《知君命不偶,同病亦同忧。》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
【注释】 选自晋·王羲之《兰亭集序》。 少:年轻的。 长:年长的。 咸:都。 激湍:有漩涡的急流。 映带左右:形容景物互相映衬,彼此关联。 流觞(shāng):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一种饮酒娱乐活动,即将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