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晚春》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晚春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本卷初春小雨已介绍。他曾长期在京城长安任职。此诗一作游城南十六首之三,当与初春小雨一样作于长安。
前两句泛写百花齐放。作者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草木知道春天即将过去,于是释放所有的能量来争奇斗艳。诗中的“红紫”如同“万紫千红总是春”中的红与紫一样,代表各种颜色的花朵。
后两句特写“杨花榆荚”,它们像雪花一样漫天飞舞着,从而除繁花外,写出了晚春另外一番景色。“杨花”指柳絮,“榆荚”指榆树钱。诗中采用揶揄的语气说它们“无才思”,只会漫天飞舞,随风飘荡,是为了将诗写得生动一点,更加富有情趣,似乎并没有什么言外之意与寄托。
此诗正是采用泛写与特写相结合的方法写出了晚春繁富而生动的景色,它包括各种颜色的鲜花,也包括柳絮与榆树钱,以及草木的枝与叶及其他组成部分。此诗从整体上写活了晚春情景。
-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古人把那些善于投机取巧的人称为“鼠辈”。该词的由来有一个传说: 相传,古代皇帝挑选十二种动物做人的属相。为了确定排列次序,令十二种动物赛跑,谁跑得最快就排在最前。据传,当时牛跑得最快。可是老鼠却营私舞
-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作品赏析【注释】:子夜吴歌:《子夜歌》系六朝乐府中的吴声歌曲。相传是晋代一名叫子夜的女子创制,多写哀怨眷恋之情,分春、夏、秋、
-
这首七言古诗所描绘的是作者所亲见的一场精妙奇特的舞蹈。 诗歌一开始六句就直接点明题目:“美人舞如莲花旋”,“舞”是诗中描写的对像,其特点是“如莲花旋”题目所有之意用此一句点出。然后接连几句赞美舞蹈:为世人所未见,为天下所未有,见之者
-
忽忆郡南山顶上,昔时同醉是今辰。笙歌委曲声延耳,金翠动摇光照身。风景不随宫相去,欢娱应逐使君新。江山宾客皆如旧,唯是当筵换主人。
-
[晋]陶渊明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暧暧空中灭,何时见余晖。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
-
道行无喜退无忧,舒卷如云得自由。良冶动时为哲匠,巨川济了作虚舟。竹亭阴合偏宜夏,水槛风凉不待秋。遥爱翩翩双紫凤,入同官署出同游。
-
给周作人写信和周丰一君的通信,从八十年代之初准备重印周作人著作的时候,便已经开始了。一九九一年四月,他给我寄来了这样一封信:《杂事
-
听呀!哦,夜莺! 颈前长黄毛的鸟儿! 听!从月色朦胧的雪松里, 响起了多婉转的歌声! 多么悠扬!听——又是多么哀伤! 你是从希腊的海岸飘泊来的, 可过了这么多年,在遥远的国土里, 你迷茫的小脑袋中依旧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