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原文】
红藕香残玉簟秋[1]。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2]。
云中谁寄锦书[3]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4]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
[1]玉簟(diàn)秋:意谓时至深秋,精美的竹席已嫌清冷。
[2]兰舟:用木兰树制作的舟船,为舟之美称。一说“兰舟”特指睡眠的床榻。
[3]锦书:对书信的一种美称。
[4]无计:没有办法。
【作者】
见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篇。
【赏析】
此词是作者早期的作品之一,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作品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词作。
“红藕香残玉簟秋”,词的上片一开始就显得如此“精秀特绝”,“红藕”盛开的季节已经匆匆过去,而今只有那残香微微,室内的“玉簟”也因此显得有些凉了。“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罗裳”为夏季服饰,“轻解”二字承接上文的“玉簟秋”,说明现在已经是“已凉天气未寒时”,象征着丈夫外出远游夫妻分离而产生的一种悲凉。“独上兰舟”,远游的丈夫现在已经踏上征程,自己现在却一个人孤零零地待着,依依不舍之情在词人的心中久久不能罢休。“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上文是作者对实景实情的叙述,那么这里所要表达的则是词人对别后的悬念,此时此刻,那云中归雁可有一封平安书信捎来?这思妇的愁闷难解,所有的情感在这字里行间默默呈现。
“花自飘零水自流”,词的下片一开始既有借景起兴,更有承上赋情。上文浓墨重彩地写“红藕香残”,这里又哀哀怨怨地写落花流水之景。李白诗云:“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送落花”,词人暗用太白成句,表达自己的感情。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此人无日无夜、无时无地不在思念丈夫,而丈夫却音信不传,词人心中难免有一些埋怨,“埋怨”丈夫的“薄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难道词人的丈夫真的那么“薄情”吗?当然不是,无论是独自在家的词人,还是远游在外的丈夫,都在彼此思念着对方。词人自己在忍受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也想到了自己的丈夫同样在忍受这种相思之苦、闲愁之深,这种情感对于两个心心相印的人来说,不是单方面的,不管锦书来与不来,都不能抹杀两人之间真挚的爱情和彼此之间的信任,这种情感完全是一而二、二而一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因为彼此之间的情感是那么的真挚,这种人分两地、彼此相思的苦闷,自然就很难排遣。
作者在这短短的小词中,创造了完整感人的意境,表达了强烈的思想感情,采用移情入景的表现方法,把自己真挚、深沉的思想感情融入客观外界的景物之中,又借着对景物的描写将它巧妙地抒发出来。词的上片和下片的开头两句“红藕香残玉簟秋”、“花自飘零水自流”,互相补充、衬托,勾画出秋天的自然景色。这常见的自然现象经过作者带着相思的主观色彩一描绘,就有了人的情感在内,具有了多层意义,潜流着牵动人心的情感,更好地抒发了女主人公浓厚的思想感情。李廷机的草堂诗余评林称此词“语意超逸,令人醒目”,读者之所以易于为它的艺术魅力所吸引,其原因在此。
-
朱敦儒《绝句》 轻阴小雨晚难收,柳瘦梅穷却似秋。 可恨水仙花不语,无人共我说春愁。 【译文】 天气微阴,小雨霏霏,晚来难收。柳枝消瘦,梅花落尽,却似凉秋。可恨那水仙花竟然不言不语,没有人同我一道诉说春
-
《哀江南赋序》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抒发对自己家乡江南的怀念之作。他用感人的词句描绘了江南美丽的自然景色和繁华的人文气息,同时表达了离开江南的伤感和思念之情。这篇赋作不仅描绘了江南的美丽风景,更展现了苏轼对身处异地的思念之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感人的艺术感染力。
-
山气朝来爽,溪流日向清。远心何处惬,闲棹此中行。丛桂林间待,群鸥水上迎。徒然适我愿,幽独为谁情。
-
集大成者韩非的《韩非子》《韩非子》是我国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韩非子》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法不阿贵”的思想,主张“刑
-
这首小词为作者早期作品,写元夕怀人之情致,词风婉约。 起首两句写楼外。春雨绵绵密密,像尘雾一般,灰蒙蒙的,刚刚泛出鹅黄色的柳梢给雨打湿,水淋淋的。说春雨“细如尘”,新鲜而熨贴。春雨是细屑的,轻倩的,迷离漫漶,润物无声,似乎非“如尘”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语文出版社小学五六年级古诗词,内容包括人教版小学56年级所有的古诗词,人教版小学四五六年级全部古诗,人教版的小学56年级的所有古诗。小学古诗、词 语文第一册: 咏鹅 悯农 静夜思 唐 骆宾王 唐 李绅 唐 李白 鹅 鹅 鹅, 锄禾日当午, 床前明月光, 曲项像天歌。
-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 故垒萧萧芦荻秋。 此诗作于唐穆宗(李恒)长庆四年(824),刘禹锡
-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就清晨眼前的景物抒写自己顷刻间的感受,表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精神。俞立之,当是作者唱和的朋友,生平不详。开头四句,描绘了清晨所见自然景物在宁静中蕴涵的生机。首句写寒水之清澄。唯水之清明,沙洲水痕方显其浅,一个“浅”字,便使读者可以想见寒水的清澄莹澈,不杂尘渣,宛如
-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作品赏析【注释】:“一夜雨”一本为“山中一半雨”。橦布:用橦木花(木棉)织成的布。文翁:汉景帝末年的蜀
-
宣告错误宣告错误 【原文】 士大夫告命[1],间有错误,如文官,则犹能自言,书铺亦不敢大有邀索[2]。独右列[3]为可怜,而军伍中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