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妇·处默》原文与赏析
处默
蓬鬓蓬门积恨多, 夜阑灯下不停梭。
成缣犹自陪钱纳, 未值青楼一曲歌。
处默,系唐末诗僧。初与贯休同出家,后隐居庐山。全唐诗录存其诗八首。
闺怨诗中多怀远思亲之作,本篇则为写封建社会中妇女受剥削之苦。诗的起句即揭明这妇女“积恨多”,径直点题,明快爽截。“蓬门”,寒家之女,“蓬鬓”,劳作之妇。穷苦农家的女子,整天辛苦织缣,以致头发蓬松,散乱不堪,这一环境和外形和“积恨多”的内心完全相应。“夜阑灯下不停梭”,言其操作至夜深仍不辍。一般地说,她如此夜以继日地织作,应该为取得成果而高兴了,可是其劳动价值却极为低微,完税时还要陪钱,其价值还抵不上歌女唱一只曲子的钱。诗人就是以她劳动时间的长、缣价的低,和官税的重、歌女曲的贵对比中,显示她的“积恨多”。
封建社会的劳动妇女,她们织出绸缎绫罗往往给富家妇女或歌伎舞女享用,因而诗人往往将两者联系起来写。唐代李询赠织锦人:“扎扎机声晓复晡,眼穿力尽意如何。美人一曲成千赐,心里犹嫌花样疎。”宋代蒨桃呈寇(准)公:“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是意嫌轻。不知织女萤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可谓异曲同工。一个僧人关心民生疾苦至此,描摹妇女情状臻于此境,确属难能可贵。
-
列子居郑圃,不将众庶分。革侯遁南浦,常恐楚人闻。抱瓮灌秋蔬,心闲游天云。每将瓜田叟,耕种汉水濆。时登张公洲,入兽不乱群。井无桔槔事,门绝刺绣文。长揖二千石,远辞百里君。斯为真隐者,吾党慕清芬。第一百六
-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刘长卿 古台摇落①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②,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③事,长江独自今。 刘长卿:(709?-790?)
-
明·袁宗道 2 自欢喜台拾级而升 3 ,凡九折,尽三百余级,始登毗卢顶 4 。顶上为寺一百二十,丹碧错落 5 ,嵌入岩际。庵寺皆精绝,莳花种竹 6 ,如江南人家别墅。时牡丹正开,院院红馥,沾薰游裾 7
-
韩琦《北塘避暑》 尽室林塘涤署烦,旷然如不在尘寰。 ① 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 ② 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 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 ③ 【注释】 ①尽室:全家。林塘:山林
-
【4394】理解韦伯(〔英〕山姆·威姆斯特著,童庆平译,中央编译出版社,33万字,2016年1月第1版,69元)9章:[1]韦伯式社会学之前的韦伯:
-
(解题) “应”答也。“帝王”帝王事业的略语。题意为答复有关帝王事业之问。 主旨在论帝王治理天下的方法。其意是不事营作,虚静无为,一任自然。 原 文 齧缺问于王倪,四问而四不知。齧缺因跃而大喜 (一)
-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出处】唐金昌绪《春怨》 【意思】赶飞黄莺,不让它在枝上啼 叫。啼叫时惊醒了我的好梦,使我不能 到辽西跟丈夫相见了。教:让。妾:古 代妇女的自
-
又尊称《南华经》。哲学著作。庄周及其后学者撰。《汉书·艺文志》载录“《庄子》五十二篇。”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记载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后来,由于注家“以意取向”,故所注各篇目多有不同。崔譔注
-
先皇御马三千匹,仗下曾骑玉骆骢。金鼎丹成龙亦化,圉人空栈泣西风。
-
作者: 张家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