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
【题 解】
黄鹤楼是我国三大名楼之一。黄鹤楼原址,在今湖北武汉市,相传武昌城外蛇山的黄鹤矶是古代仙人乘黄鹤路过的地方,三国时孙权在此地建造了一座气势磅礴的楼阁,取名黄鹤楼。黄鹤楼面临长江,景色壮美,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历代的文人墨客登临此楼,歌诗吟赋。崔颢的黄鹤楼则是众多写黄鹤楼的名篇中的“千古擅名”之作。诗人在失意漂泊之时登楼,全诗以吊古怀乡为内容,但情调空寂惆怅而不颓唐。崔颢曾将此诗题于楼上,传说李白见此诗曾说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注释翻译】
鉴赏分析
这首诗由怀古始、由思乡终,融古今、虚实为一体,情景交融,意象开阔空灵,不仅反映了黄鹤楼的古今变迁,也表达了诗人登楼时的忧愁、寂寞之感,被推为黄鹤楼的绝唱。 前两联由传说入笔,烘托一种时间悠悠、世事苍茫的境界。反复地使用“空”字,确有“念天地之悠悠”、物是人非、岁月不再的无奈和感伤。后两联由怀古转为写景抒情,对仗工整。先写汉水一带,晴空万里,汉阳树影,历历在目;由近及远,目光又落在小洲上,绿草青葱,翠绿欲滴;江面更是迷人,暮色苍茫,烟波浩渺。作者也触景伤情,勾起了淡淡的乡愁,徒增惆怅之情。 全诗内容联系紧密、一气呵成,将怀古、写景、抒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作者感情自然流露且细腻真实,也易引起共鸣。同时,它的成功还在于它不受格律和实景局限,挥洒自如,纵横时空,虚实相生,收放自如,毫无造作修饰的痕迹。
-
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题解《古诗十九
-
李白的《塞下曲》是一首描绘边塞风景的诗歌,堪称杰作。诗中以悲壮的笔触描绘边塞的荒凉与壮丽,展示了士兵们对家乡的眷恋,并表达出对战争的思考。该诗语句优美,表达深远,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二子乘舟 作者: 张若晞 【本书体例】
-
【生卒】:1866—1954【介绍】: 西班牙戏剧家,“九八年一代”重要作家,1922年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生于马德里一个著名的儿科医生家庭
-
从治学问题的解答,到对后辈的指点提携,到自己身体力行、尊师重道的示范,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不但显示了他为文的雄辩有力,更展示了他一代文宗的大家之风,令世人敬仰。
-
《山河笑》独桥枫锁送秋香,两岸云开渡雁阳。日照依山山影翠,鸥刀断水水流长;千江竞汇帆东向,百鸟翾翔愿北将。极目人间天地阔,随怀梦里九州乡!
-
宋词典故·泉石膏肓 【出典】 《旧唐书》卷一九二《田游岩传》:“田游岩,京兆三原人也。初补太学生,后罢归,游于太白山,每遇林泉会意,辄留连不能去。其母及妻子并有方外之志,与游岩同游山水二十余年。后入箕
-
百子池深涨绿苔,九光灯迥绿浮埃。天孙实驾何年驻,阿母飚轮此夜来。空外粉筵和露湿,静中珠幌彻明开。秋河不断长相望,岂独人间事可哀。
-
名言: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句意: 胜利的军队总是先把握住了胜利而后才寻求与敌人交战的机会,失败的军队总是先与敌人交战而后才希望在战争中求得胜利。 出处: 《孙子·形篇》
-
吴山无此秀,乘暇一游之。万顷湖光里,千家橘熟时。平看月上早,远觉鸟归迟。近古谁真赏,白云应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