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秉镫《水仙》咏水仙诗赏析
水仙·水仙咏水仙诗鉴赏
钱秉镫
千叶殊浓艳,吾怜六瓣单。
香中称淡妙,花里最清寒。
白映湘妃佩,黄加道士冠。
常防酒气逼,不敢醉时看。
钱秉镫所咏水仙是千叶水仙花。宋人杨万里在千叶水仙花序中说:“世以水仙为金盏银台,盖单叶者,其中真有一酒盏,深黄而金色。至千叶水仙,其中花片卷皱,密蹙一片之中,下轻黄而上淡白,如染一截者,与酒杯之状殊不相似,安得以旧日俗名辱之?要之,单叶者当命以旧名,而千叶者乃真水仙云。”钱诗“千叶殊浓艳,吾怜六瓣单。”一句,说的是特别喜爱千叶水仙的花形及花色,其花形有六尖,其花色又特别重。“香中称淡妙,花里最清寒”是就水仙花的芳香来说,是清淡美好,香味自来有多处可得,植物中花的芳香,动物中麝香,等等不一,单从香这一点来比较,水仙花之香是淡而妙,别有韵味的,它不以浓烈著称,而以淡妙见长。再就花的颜色来说,它不及其它花那样绚丽多彩,鲜艳夺目。比不上红牡丹、黄牡丹,也比不上红玫瑰、蔷薇,也比不上菊黄,确实是花中的清贫寒蹇者,但这清寒之中却显示着水仙的高雅神韵,其又有雅蒜之称,名不虚传。接着诗人以“白映湘妃佩,黄加道士冠。”两句来形容水仙白色花瓣如同湘妃的佩玉。黄色部分有如道士黄冠。最后说自己喜爱水仙,以致“常防酒气逼,不敢醉时看。”充分表现了作者一片惜水仙花爱水仙花的痴情。
以“黄加道士冠”来写水仙的还有宋人朱熹水仙花赋中所云:“黄冠表独立,淡然水仙装。”明代梁辰鱼水仙花中所云:“瑶坛夜静黄冠湿,小洞春深玉佩凉。”而将水仙比作凌波仙子下凡而来,更比比皆是。“天仙不行地,且借水为名”(杨万里水仙花)“玉貌盈盈翠带轻,凌波微步不生尘。风流谁是陈思客,想象当年洛水人。”(明·杜大中水仙)。不过,钱诗所咏并未采用这种通体比喻方法,而仅以湘妃玉佩、道士黄冠来形容其白、其黄,但这也足以使人由小及大由局部到整体,由玉佩想及湘妃的高雅,由黄冠想到道士的脱俗,从而想象到水仙花的美好形象。
-
本来银汉是红墙,隔得卢家白玉堂。谁与王昌报消息,尽知三十六鸳鸯。
-
《汉魏六朝散文·贾谊·过秦论中》原文鉴赏 秦
-
周礼·我的缺点请悄悄告诉我周礼半期成绩下发后,我再次被排在了第二名。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有失落,有嫉妒,也有愤恨。也许这是
-
由于贺知章这次是以道士的身份告老还乡的,而李白此时也正尊崇道学,因此诗中都围绕着“逸兴多”三字,以送出家人的口气来写的。镜湖是绍兴地方的风景名胜,以湖水清澄而闻名于世。李白想象友人这次回乡,一定会对镜湖发生浓厚的兴趣,在那儿终日泛舟遨游
-
时杜甫居住在成都浣花草堂,南邻有朱山人朱希真。诗通过幽静的环境衬托出朱山人与世无争的美好品德,山人月夜相送的场景显示了隐居生活的纯朴自然。
-
该词上片以回顾历史起句,拢“今古英雄”于笔端,词人将自己的感情融于历史长河,写出了滔滔不尽、起伏跌宕的痛惜与感伤。“远目送归鸿”的意象,动静结合,相辅相成,动的是归鸿的悠悠远去,静的是词人凝重的望眼;飞去的是天空的鸿雁,搅起的是满腔的幽
-
西方有佳人,皎若白日光。 被服纤罗衣 ② ,左右佩双璜 ③ 。 修容耀姿美,顺风振微芳。 登高眺所思,举袂当朝阳。 寄颜云霄间 ④ ,挥袖凌虚翔。 飘摇恍惚中,流盼顾我傍。 悦怿未交接,晤言用感伤 ⑤
-
此词以才子佳人之爱为主题,颇有戏剧性地叙写了才子佳人歌筵酒席之间的邂逅。全词以叙事见胜,笔墨紧凑,场面、人物、动作、对话表现得极为精彩,风格清新,明秀而又含蓄,情感热烈、轻倩而不流于浅薄,读来引人入胜。起首两句为场面描写,写的是锦筵铺红,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一见如故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有关于一见如故的诗句,求形容一见如故,似曾相识的诗句,谢谢各位了,$有关于一见如故的诗句。形容一见如故的诗句有 1.《无题》年代: 唐 作者: 唐无名氏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
-
题秋江独钓图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简析这首题画诗是诗人早年应朋友邀请为《秋江独钓图》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