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种花》咏山丹花诗赏析
山丹花·种花咏山丹花诗鉴赏
苏辙
筑室力已尽,种花功尚疏。
山丹得春雨,艳色照庭除。
末品何曾数,群芳自不如。
今秋接千叶,试取洛人余。
苏辙这首咏山丹花诗是他种植山丹花之时所作。首句“筑室力已尽,种花功尚疏。”写他修建花圃、花房之类劳作已经用尽其力,即颇费心力之意,而室已似乎建成,下一步就该广植花木了。此时作者感到“种花功尚疏”,认识到这方面应该下下功夫了。那么,种些什么花呢?“山丹得春雨,艳色照庭除”。春雨后山丹花盛开,其艳丽的色彩令人注目,使院庭为之增辉。但有些遗憾的地方,即山丹花品第不高,“末品何曾数”它属山野之花,不入流,不上数。但从其花颜色看,“群芳自不如”。山丹花自有其动人之处。群芳也自有不及山丹花之处。但世俗之见、品级之严,似乎妨碍了山丹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所以作者在指出了山丹花属不上数的末品之后,紧接着又强调其实质,是群芳还不如。那么怎么办?是依品第而论,将山野之花山丹花排除于花圃之外,还是以其艳色之美而罗致于筑室之内呢?这也是对诗人的一个测试。诗人答曰:“今秋接千叶,试取洛人余。”待秋季时,要广植山丹,以便继洛阳人爱牡丹后,也要尽情地观赏一下山丹花。洛阳牡丹名闻天下,洛阳人赏牡丹已成习俗。诗人栽种山丹,大有以此同洛阳人赏爱的牡丹相抗衡之意。虽然口称“洛人余”,细细品味其内涵,还真有点不甘臣服的味道呢?当然、牡丹,花之冠的地位不能取代,但至少,将山丹花列为山野之花,不入品流,未免不太公平吧。南宋诗人刘克庄曾于山野民间见雨中山丹,欣赏喜爱之余,感慨“可惜书生无事力,千金移入画栏栽。”他想得太难了。苏辙喜爱之余,决定广种山丹,以实际行动打破了山丹不入品的偏见,是对山丹花的极高礼遇。这首种花诗,实际上是一首山丹花赞歌,它唱出了“群芳自不如”的强音。
-
《高阳台·将反魏塘疏香女子亦以次日归吴下置酒话别离怀惘惘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此词不同于其他送别之作的地方是:男女主人公均将离开他们一起生活过的地方。词开笔先渲染送别时的景色,接着叙写别筵上侑歌行酒,貌似欢乐,其实笼罩着浓浓的离愁。过片自我宽慰,谓“我已习惯于飘零,人生离合已不在话下”。然而一旦想
-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墨子·亲士》是古代思想家墨子的作品之一。这篇文章传递了墨子反对亲族主义的思想。他主张以道义原则作为选择朋友的标准,而不是以血缘关系。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对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墨子通过举例论述亲族主义的弊端,强调了人们应该以德行来评价一个人,并倡导了公正、坚持真理和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这篇文章内容深刻,思想精辟,对于当代社会也有启示意义。
-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孟浩然的诗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这句诗表达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变化和流转。上一句是“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下一句是“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人的一生就如同一条江流,不停地向前,不停地变化。过去的已成定局,无法挽回,但未来还可以追寻。这句诗告诉我们要珍惜现在,不忘过去,也要勇敢面对未来的变化。人事如梦,时光荏苒,唯有珍惜当下才能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
《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 衔:马嚼子。志向不确立,就如同没有舵的船,没有马嚼子的马。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立志》:“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例】学习动
-
怕的是梧桐叶降,怕的是秋景凄凉,怕的是黄花满地桂花香,怕的是碧天云外雁成行,怕的是檐前铁马叮响,怕的是凄凉人对秋残景,怕的是凤枕鸾孤月照满廊。 这是一首表现思妇生活的小曲。此诗所写正是一位在离别中孤居
-
宋·沈括又问予以“日月之形,如丸耶? 如扇耶?若如丸,则其相遇岂不相碍?”予对曰:“
-
节第六十 【题解】 节卦为异卦相叠(兑下坎上)。上卦为坎,坎为水;下卦为兑,兑为泽。水满溢于泽外,务必高筑堤防以约束之。所
-
秦州杂诗杜甫凤林戈未息,鱼海路常难。候火云峰峻,悬军幕井干。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杜甫,卷二《绝句》已
-
峡里云安县,江楼翼瓦齐。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眇眇春风见,萧萧夜色凄。客愁那听此,故作傍人低。 作品赏析此亦云安春作,乃水阁所闻子规也。《杜臆》:一说子规非杜鹃。乃叫不如归去者。峡里云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