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公炜《梅花》咏梅花诗赏析
梅花·梅花咏梅花诗鉴赏
王公炜
枯霜翦尽千林叶,才放江头第一春。
瘦影看来天爱画,孤根生处地无尘。
夜郎岁晚逢羁客,谷口寒云见似人。
绝是精神吟不尽,好枝和月插纱巾。
这首咏梅诗,是从赞颂梅花精神的角度来立意的。
待寒霜遍地,千林叶落,一片萧索之时,梅花才在江头展放出美丽的花蕊,向人们昭示着春的讯息。百花竞妍时,看不到梅花争俏的身姿;众芳摇落,万木霜天,梅花则为世间带来了美。
梅花的品格是高洁孤峭的。“瘦影”一联,正是通过梅花形态的描写,来表现梅花的品格。“瘦影”虽是写梅花的形貌,而梅花的高逸绝俗于其中得到了表现。“孤根”句,写梅花的孤峭,不同流俗,故云“无尘”。在这两句中,形与神是高度统一的。
诗的颈联,引申开去,用“羁客”与“隐士”来比喻梅花。夜郎,汉时我国西南地区的古国名。大致在今贵州西北、云南东北及四川南部等地区。常为被贬之人流放之地。李白即因永王李璘案而被肃宗长流夜郎。谷口,即寒门,故地在今陕西礼泉县东北。汉代隐士郑子真曾耕于谷口。夜郎与谷口都是当时极为僻远之地,“岁晚”、“寒云”,都是形容其荒寒。诗人由梅花联想到长流夜郎的羁客与躬耕谷口的隐士。他们独处荒远,自甘寒苦,与梅花的境遇颇有类似之处。通过这样两个比喻,就把士大夫与梅花的精神联系揭示出来。
可贵者在于梅花之精神。她象征着高洁孤峭,不随流俗,因此备受诗人们的称赏。在诗的尾联,诗人直接发出了“绝是精神吟不尽”的赞叹,揭出了诗的题旨所在。“好枝和月”一句,则又以景结情,创造了一个朦胧清美、余韵无尽的艺术境界,在清冷而皎洁的月光之下,梅花的枝条和花朵是何等安详。她宁馨的微笑泛溢在朦胧的月华之中,好象萦绕着纱巾。诗人把他的深情,都注入这种境界之中。
这首诗着意刻写梅花的精神气韵,诗中的摹写,都围绕于这个主题展开。写梅花的瘦影、孤根,都旨在表现梅花的高洁与幽独。然而又能于笔墨间见出梅花的个性特征。皮毛落尽,精神独存,用以评价此诗也是很恰当的。而洁尾处所创造的审美境界,使全诗得到了升华。
-
作者: 宋生贵
-
子妇无私货,无私畜,无私器,不敢私假,不敢私与。|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子妇无私货,无私畜,无私器,不敢私假,不敢私与。》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小堂深静无人到,满院春风。惆怅墙东,一树樱桃带雨红”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小堂深静无人到,满院春风。惆怅墙东,一树樱桃带雨红”是关于描写“绘景状物·街市村坊·院落”类的诗句。 庭深院静,
-
我愈来愈爱我那被月光带走的青春了。我梦到自己掉进沼泽,却怎么也爬不出来,我被一大片月光笼罩,它的下面,有很多青蛙、蜻蜓、蝴蝶,我无
-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出处】唐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译注】再看妻子和儿女,原先的愁 容不知跑到哪儿去了,我随手卷起诗 书,欣喜欲狂。却看:再看,回头看。妻 子:妻子儿
-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
-
见和西湖月下听琴谡谡松下风,蔼蔼垅上云。聊将窃比我,不堪持寄君。半生寓轩冕,一笑当琴尊。良辰饮文字,晤语无由醺。我有夙鸣枝,背作蛇蚹纹。月明委静照,心清得奇闻。当呼玉涧手。一洗羯鼓昏。请歌南风曲,犹作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意思美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形容美的古诗词,关于美的古诗词,求形容美的古诗。1: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2: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3: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4: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
-
移家入新宅,罢郡有余资。既可避燥湿,复免忧寒饥。疾平未还假,官闲得分司。幸有禄俸在,而无职役羁。清旦盥漱毕,开轩卷帘帏。家人及鸡犬,随我亦熙熙。取兴或寄酒,放情不过诗。何必苦修道,此即是无为。外累信已
-
这首题画诗,是诗人自题画竹之作。据曾目睹此画的清人孙承泽说:“管夫人画竹,风格胜子昂。此帧凡三竿,极其苍秀。”(《庚子销夏记》)诗也写得明朗开豁,生趣盎然,在众多题竹诗中独具一格。开头一句“春晴今日又逢晴”,点出季节,为后文写竹笋做铺垫。一连用了两个“晴”字,见出画面设色一定是十分明快,使读者心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