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师道《西江月咏榴花》咏石榴诗赏析
石榴·西江月咏榴花咏石榴诗鉴赏
陈师道
枝枝叶叶绿暗,重重密密红滋。芳心应恨赏春迟,不会春工着意。
晚照酒生娇面,新妆睡污胭脂。凭将双叶寄相思,与看钗头何似。
本篇所咏的是石榴花。第一句写绿色的枝叶,第二句写红色的花朵:“枝枝叶叶绿暗,重重密密红滋”。此二句不只对仗工巧,体物设色也极为精切。词人以叠字方法形容花枝、花叶的繁茂。又以“绿暗”形容枝叶,使人感到浓绿得青翠欲滴;以“红滋”形容花色,使感到红得鲜泽艳丽。不仅看出作者对自然色调观察得细微,而且字词的推敲也是匠心独运。“芳心应恨赏春迟,不会春工着意”,此二句写花蕊、花香和花情。“芳”字含两层意思,既是花蕊之香,也是整个石榴花香。不用“蕊”字,而用“心”字,亦是暗中拟人笔法。“恨”是遗憾之意。为什么“芳心”要对“赏春迟”感到遗憾呢? 因为石榴是夏季开花,春天早已过去,欲赏春光,已经迟到了。她无缘领略春天精心制作的锦绣风光,没机会同万紫千红的春花争艳比美,这又怎能不使她深感遗憾呢! 真是辜负了青春美意。
下片以比喻手法,渲染石榴的红花绿叶之美。“晚照”、“新妆”二句,以两个比喻分别写榴花早晚呈现的不同风姿容色。“晚照酒生娇面”,说榴花在夕阳晚照之下,红红的花朵,就像喝过酒的美人面容,娇艳迷人。“新妆睡污胭脂”,写榴花沭浴朝霞,含露而开,恰如晨睡初起,晓妆未成,胭脂残存的红艳佳丽。最后二句:“凭将双叶寄相思,与看钗头何似”,写榴花双叶之美。榴花叶片与众不同,双双成对而生,呈椭园形或卵形,无毛,翠绿光洁。词人想象,那双双叶片,犹如对对情侣,相恋不舍。因此可以用来寄托男女相思之情。那翠绿光洁的椭园形状,又恰似美人头饰上的碧玉。这新巧的比喻,使榴花增加了无限风情韵致。总之,词人笔下的榴花,从枝到叶,从花到蕊,从早到晚,无处不美,无时不美。她就是美的化身。
此词篇幅虽然短小,作者却以丰富的想象,新巧的比喻和精美的语言写出了榴花的美丽可爱。其情趣之盎然,风格之俊秀,令人耳目生鲜,确为咏花佳作。
-
灌池才盈五七丈,筑台不过七八尺。欲将层级压篱落,未许波澜量斗石。规摹虽巧何足夸,景趣不远真可惜。长令人吏远趋走,已有蛙黾助狼藉。
-
【4429】深度记忆:如何有效记忆你想记住的一切(〔美〕罗伯特·麦迪根著,钱志慧译,天津人民出版社,12万字,2019年6月第1版,49 8元)两
-
【名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注释与译文]陆凯与范晔是好友,当时陆在南方,范在北方。这两句是说:江南没有别的东西可送,姑且托人捎去一枝报春的梅花,来表达我的心意吧。诗句构思巧妙优雅,表现了诗人对朋
-
【注释】:(二月十二日,舟泊彭蠡南湖嘴,风雨甚寒。忆吴中是日郡人皆试夹纱衣,单罗扇,往范家园看杏花。入春来此,为行乐之首。)
-
姜夔《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 其一 细草穿沙雪半销,吴宫烟冷水迢迢。 ②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其四 千门列炬散林鸦,儿女相思未到家。 应是不眠非守岁,小窗春意入灯花。 其七 笠泽茫茫雁影
-
这篇文章作于庆历三年(1043),是欧阳修祭奠友人黄梦升的文章。黄梦生才华横溢,英年早逝,一生郁郁不得志。作者选取三次与他见面的印象作为基础,在文中给予对他才华的仰慕和对他的不幸际遇的同情。
-
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
名言: 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 句意: 画高山的时候, 把山整个画出来就显不出山高来, 如果画上烟霞锁住了山腰就会显出山高来。要把河流画得长,
-
《先秦散文·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原文鉴赏
-
湖山满清气,赏心甲吴越。晴岚起片云,晚水连初月。渔父得意归,歌诗等闲发。
-
白居易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中时。 王昭君的故事是我国传统咏史诗中很广泛的题材。王昭君为汉元帝妃,入选后宫,多年不得召幸。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请求与汉朝和亲,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