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醉菊》咏菊花诗赏析
菊花·醉菊咏菊花诗鉴赏
林则徐
襟上新霜映酒痕,黄花相对淡无言。
南山山下日将夕,恰有白衣人到门。
这首绝句题为“醉菊”,从诗的内容可以看出,是对菊饮酒,醉於菊前之意。在这首诗里,诗人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隐者对酒赏菊的场面。淡雅的色调,宁静的气氛,烘托出了隐者飘逸孤高的品格,反映了诗人的向往与追求。
“襟上新霜映酒痕,黄花相对淡无言。”诗的前两句,描写隐者独自对酒赏菊的情形。秋日来临,新霜初降,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一位隐者把酒菊前,边饮边看,默默赏菊。“襟上新霜映酒痕”,隐者的长衫上酒痕斑斑,霜寒伴着酒气,看来是畅饮良久了。襟上的酒痕,是酒酣时溅落的,还是酒醉后泼洒的? 我们可以不去追究,总之是独酌有时了。“黄花相对淡无言。”黄花即菊花。淮南子 ·时则训云:“菊有黄华(花)。”因此,人们常称菊花为黄花。“淡”在这里应为“淡泊”、“恬淡寡欲”之意。隐者与黄花相对,色调是淡雅的。他默默无语,悉心赏菊,气氛是宁静的。“淡无言”三个字,生动地描绘了隐者赏菊时的神态和周围的气氛,反映了隐者那种悠闲自得、别无他念的恬适心情,描绘得生动而传神。这位把酒之人,可以理解为一位隐者,也完全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己。
一个人对酒赏菊,似乎有些单调和凄清。后两句,诗人的笔锋一转,为我们开辟了一个新的意境:“南山山下日将夕,恰有白衣人到门。”傍晚时分,另一位隐者——白衣人来到门前,于是对酒赏菊的不再是一个人了,单调和凄清的气氛不再使人沉闷。以爱菊闻名的陶渊明,在他的饮酒一诗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南山山下日将夕”,显然熔进了陶渊明对酒诗的内容与意趣。夕阳西下之际,在秀美的山色之中,采菊人披着暮霭而归。“恰有白衣人到门”,这白衣人,自然就是这南山归来的采菊人了。古人称无功名的人为白衣人,这采菊归来的“白衣人”,与陶渊明有相同的志趣,自然也是一位隐士。他白日尽情游山采菊,傍晚携菊乘兴归来,他要寻找他的志同道合者,共同来分享赏菊的欢乐,于是来到了对酒赏菊的隐者门前。一个正在菊前把酒,一个刚刚采菊归来,菊花把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他们来到一起,是对菊畅饮呢,还是饮酒赋诗? 不必过多地去猜想吧,总之他们肯定会沉浸在赏菊的欢乐之中了。这一句是实指还是悬拟似乎也不必拘泥,但不妨从字面上解来。
由一人独酌,到二人共赏,赏菊的场面变化了,诗的内容丰富了,但诗的宁静气氛并无根本的改变。“白衣人”不是推门,更不是敲门,而只是“到门”,诗人尽力避免了热烈与喧闹,全诗前后的气氛是和谐的,一致的。这种气氛,与隐者的飘逸与孤高的品格非常协调。应当说,这首诗描写与抒情的结合,是完美的。
-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剩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词作
-
木棉花映丛祠小,越禽声里春光晓。
“木棉花映丛祠小,越禽声里春光晓”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木棉花映丛祠小,越禽声里春光晓”是关于描写“绘景状物·季节时辰·春夏”类的诗句。
悼志摩林徽因作者简介林徽因(1904~1955),福建闽县人,原名徽音,笔名薇音,建筑学家和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
-
迎神赛会这一天出巡的神,如果是掌握生杀之权的,——不,这生杀之权四个字不大妥,凡是神,在中国仿佛都有些随意杀人的权柄似的,倒不如说是职掌人民的生死大事的罢,就如城隍和东岳大帝之类。那么,他的卤簿中间就
-
禹庙[唐]杜甫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橘柚:大禹治水后,人民安居乐业,将丰收的橘柚包裹进贡。画龙
-
槛菊愁烟兰泣露,[1]罗幕轻寒,[2]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3]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4]山长水阔知何处。 作品赏析【注释】:[1]槛:栏杆。
-
《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
交友类名言赏析《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
-
(生) 妃子,朕想牵牛、织女隔断银河,一年才会得一度,这相思真非容易也。 【集贤宾】秋空夜永碧汉清,甫灵驾逢迎。奈天赐佳期刚半顷,耳边厢容易鸡鸣。云寒露冷,又赶上经年孤另。(旦)陛下言及双星别恨,使妾
-
婢,魏孺人媵也 ① 。嘉靖丁酉 ② 五月四日死。葬虚丘 ③ 。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
-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歌作品。这首诗以华清宫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在此地游览时的种种感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形象、婉转的语言,表达了对景物的赞美和对时光的感慨。诗中以“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开头,描绘了华清池的美景。接着以“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来描述天空中飞过的雁阵,表达了对季节的变迁的感慨。最后以“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万里孤舟弄”来抒发对时光流转的思考。整首诗描绘了华清宫的美景和时光的变幻,给人以深思和感悟,展现了诗人杜牧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