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式《别宋常侍》早期律诗
别宋常侍 尹式 游人杜陵北,送客汉川东。 无论去与住,俱是一飘蓬。 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 别有相思处,啼乌杂夜风。
尹式,隋代诗人。文帝仁寿(601—604)中官至汉王杨谅的记室。文帝崩,汉王起兵反,及汉王败,尹式自杀。其简传见于隋书·文学传。此诗是诗人离开长安前往汉中时写给前来送行的宋常侍的作品。所写的内容,无非一般离别诗常见的离情别绪,但中间四句曾为后人所取法,结尾两句又较富于情韵,因而在同类诗作中比较引人注意。
首二句总说送行之事,提出“游人”与“客”双方以及“杜陵北”与“汉川东”两地。“游人”,诗中指宋常侍。从下文看,宋常侍并非长安人,虽是常侍之官,仍是游宦者的身份,故以“游人”称之。“客”,诗人自谓。“杜陵”,古县名,在长安东南,此以“杜陵北”指长安。“汉川”即汉水,汉中位于汉水的东北,故以“汉川东”指汉中。宋常侍在长安为尹式饯行,离情别绪即由此生出,故先着一笔以记其事。
三四句转而抒情。“去”者,说自己;“住”者,指宋常侍。当此分手之际,诗人既不作丈夫的壮词,也不为儿女的昵语,而是着眼于彼此共同的流寓者的身分,以“飘蓬”作比。蓬草秋后枯萎,随风而走。诗人将自己与对方比成蓬草,见出对对方的理解,同病相怜之意与羁旅漂泊之情,已尽含在这浅近而又动人的比喻之中。也许,临行之前,宋常侍颇多劝慰之语,故诗人反过来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之意安慰对方。这两句采用的是两句一意的“十字句”的句式。这种单行句同对偶句相比,较多曲折变化。王夫之在古诗评选中认为尹式的这种句式“遂为太白(李白)首路”,给予了肯定性的评价。
五六句仍写双方的共同点,但不再写身分,而是着眼于年龄带来的变化。“秋鬓”,迟暮之年的白发。秋鬓本白,遇秋霜而愈白,唐代诗人卢纶所谓“三湘衰鬓逢秋色”(晚次鄂州)即是此意。“衰颜”,衰老的容颜。衰颜本不红,倚仗酒力而始显红润。这两句写衰老之态,抒迟暮之感,含蓄地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情怀。同时还顺笔带出了诗人离开长安的季节是在秋天,当时有酒宴饯行。明人杨慎在升庵诗话中称赞尹式这两句诗并后来杜甫的“发少何劳白,颜衰肯更红”与陈师道的“短发愁催白,衰颜酒借红”,“皆互相取用,不失为佳”。其实杜、陈都只是翻用,首功应归之于尹式。
末两句写别后相思之意。“别有”即“另有”。此二字于言外见意,意谓今日此地之别离情景固然令人难忘,但异日又将会有新的情景触动自己的离情。诗人拟想,分手以后,自己将因念友而失眠,由失眠而得以听到静夜里的啼乌声、风声,而啼乌声、风声如泣如诉,又会加重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寓情于景,以景结情,颇似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显得别有韵致,情味绵长。
这是一首早期律诗。全篇都是律句和律联,但前两联之间并后两联之间都失粘;三四句处于颔联的位置上,本该用对仗,却只是两句一意的十字句而并不构成流水对。该粘而不粘,该用对仗而不用,这些都是律诗在演进过程中留下的一些重要的迹象。从研究诗歌格律史来说,别宋常侍作为一首早期律诗,也是具有一定的价值的。
-
空腹尝新酒,偶成卯时醉。醉来拥褐裘,直至斋时睡。静酣不语笑,真寝无梦寐。殆欲忘形骸,讵知属天地。酲余和未散,起坐澹无事。举臂一欠伸,引琴弹秋思。
-
王安石 野水纵横漱屋除,午窗残梦鸟相呼。 春风日日吹香草,山南山北路欲无。 此诗是王安石晚年罢相退居于江宁(今江苏南京)所写。悟真院,西有钟山拥围,北有涧水傍流,清幽明净,是王安石当年常去游览的地方。
-
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晚途值子
-
安南远进红鹦鹉,色似桃花语似人。文章辩慧皆如此,笼槛何年出得身?
-
孟郊无火炙地眠, 半夜皆立号。冷箭何处来, 棘针风骚骚。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高
-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出处】唐白居易《 琵琶行 》 【意思】一弦弦压抑的低音,一声声 悲怨的调子,似乎在诉说她一生的不得 志。掩抑:弦声压抑低徊。思:想念,此 处引申为悲伤。不得
-
清溪行 【作者】:李白【年代】:唐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赏析】: 这
-
稀稀疏疏绕篱竹,窄窄狭狭向阳屋。屋中有一曝背翁,委置形骸如土木。日暮半炉麸炭火,夜深一盏纱笼烛。不知有益及民无,二十年来食官禄。就暖移盘檐下食,防寒拥被帷中宿。秋官月俸八九万,岂徒遣尔身温足。勤操丹笔
-
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命为《秦中吟》
-
【5316】茶道与文学(吴远之、耿晓辉著,东方出版社,14 3万字,2018年9月第1版,39元)△绪论:在道、茶、文之间;1—4章:[1]从茶祖神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