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汉魏六朝诗

西汉李陵《别歌》歌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西汉李陵《别歌》歌鉴赏

径万里兮度沙漠,为君将兮奋匈奴。 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 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李陵

汉昭帝始元五年(前82)冬,在冰天雪地的漠北穹庐(蒙古包),两位年近六十的老人正酌酒对饮:一位面容憔悴、“须发尽白”,他就是曾齧雪吞旃、牧羊北海,居匈奴十九年而不改其节的汉使苏武;另一位则是曾以五千之卒,“横挑强胡”,终于“矢尽道穷”而屈降匈奴的武将李陵。

此刻,名扬匈奴而功显汉室的苏武,即将还归汉廷;而置酒相贺的李陵,却只能长留“异域”,在耻辱中度其残生。诀别之际,李陵哀慨难抑,席间“起舞”,唱出了这首“壹绝长别”的悲歌。

并不是所有的降将都贪生怕死。作为汉之名将李广之孙,李陵当年也曾有过奋击匈奴的壮怀。此歌开头两句,正是抚今追昔,回顾了当年的一段难忘经历:“径万里兮度沙漠,为君将兮奋匈奴。”这件事发生在天汉二年(前99),当时官居骑都尉的李陵,豪迈地向武帝请战:“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当年九月,李陵出塞千里,与匈奴单于所率主力八万余骑,展开了一场生死激战。司马迁报任安书,曾以雄放的笔调,描述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搏斗——

…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强胡。卬(仰)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余日。所杀过当,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咸震怖,乃悉征左右贤王,举引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

这一段描述,正可作李陵此歌首二句注脚。事过十八年后,当李陵忆及这段往事时,依然充满了绝漠万里、奋击强虏的淜浡之气。不过,当年击敌的壮士,而今已是屈事敌虏的降将,故吐语之间,又不免带有一种凄楚苍凉之慨。这开篇两句,突兀而起,以苍凉之慨,叙当年壮心,表现的正是这种往事不堪回首的凄怆。

这种凄怆之感,在后两句中,表现得尤其强烈:“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一场浴血之战,最后终于以路穷矢绝、被迫降敌而结束。不过,李陵在败降之前,毕竟还尽了最大的努力以挽回颓势。对此,司马迁亦有描述:“(季陵)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然陵一呼劳军,士无不起躬流涕,沫血饮泣,张空弮(弓),冒白刃,北首争死敌”。这就是“路穷绝兮矢刃摧”句中表现的悲壮情景。最后,据班固汉书记,李陵只剩“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李陵部属韩延年战死,陵大声长叹:“无面目报陛下!”终于弃械投降。按照李陵后来对苏武的说法,他当时并非真心降敌,而是想寻找机会,劫持单于,以报汉廷。但不管怎样,他终究做了屈身事敌的降将,其操守较之于部属的赴敌捐躯、视死如归,岂非有天壤之别!对此,李陵当然明白。先祖李广奋击匈奴的赫赫声名,就这样旦暮之间毁于李陵之手。而面对苏武那身陷匈奴十九年而不改其节的峻洁操守,他又怎能不感到更加自惭形秽?“士众灭兮名已隤”一句,正于诀别苏武之际,唱出了这位失节者自毁声名的无限悔恨和悲哀。

而今,李陵在“异域”唯一可敬的友人苏武,即将从此远别;作为降敌的汉将,李陵又何尝愿意埋骨漠北!然而,当李陵并未真心降敌之时,生性疑忌的武帝却轻信传言,将为匈奴训兵的李绪误为李陵,于勃然大怒之际,杀戮了李陵的老母和妻儿。这正是促成李陵绝望的重要原因。母死妻戮,中原已不复有他的归止之家,他就是想回去,又能去向哪里?想到这一点,李陵悲从中来,在此歌结句,终于发为“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的号嗟之音。此歌前四句皆为七言,结句却一变为十一言的长句,凄楚哀绝,声遏行云。读者可以感受到,李陵胸中的绝望之情,已达到怎样痛苦的境地。

作为一首歌诗,别诗吐语质直,粗放而不失武人气慨,且壮中含悲,情韵凄绝。不能说是首毫无特色之作。梁启超说它“几乎没有文学上价值”(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恐怕非为确评。从内容看,其奋击匈奴的壮怀,终于因晚节不终,化为歌断异域的不尽悔恨和悲哀。这样的悲剧,正可令持节不谨、心存侥幸者引以为鉴。将它与先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凛正气相对照,不更见得前者的可悲,而后者那光争日月的可钦吗?

猜你喜欢
  • 唐宋词之姜夔《满江红》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满江红》 《满江红》旧调用仄韵,多不协律。如末句云“无心扑”三字,歌者将“心”字融入去声,方谐音律。予欲以平韵为之,久不能成。因泛巢湖,闻远岸箫鼓声。问之舟师,云:“居人为此湖神姥寿也。”予因祝曰;

  • 《鼓琴歌》原文与鉴赏

    作者: 李志获 【本书体例】

  • 张籍《酬朱庆馀》原文、注释和鉴赏

    越女新妆出镜心 (2) ,自知明艳更沉吟 (3) 。 齐纨未是人间贵 (4) ,一曲菱歌敌万金 (5) 。 【注释】 (1)酬:酬答。朱庆余:宝历(826)进士,越州(治所在会稽县,今浙江绍兴)人,曾

  • 谭元春《三游乌龙潭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谭元春:三游乌龙潭记 谭元春予初游潭上,自旱西门左行城阴下,芦苇成洲,隙中露潭影。七夕再来,又见城端柳穷为竹,竹穷皆芦,芦青青达于

  • 韦应物《善福精舍示诸生》全诗赏析

    湛湛嘉树阴,清露夜景沉。悄然群物寂,高阁似阴岑。方以玄默处,岂为名迹侵。法妙不知归,独此抱冲襟。斋舍无馀物,陶器与单衾。诸生时列坐,共爱风满林。

  • 《古文观止·贾谊·过秦论上》鉴赏

    古文观止·贾谊·过秦论上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 杨世谦《一枝香水仙》咏水仙诗赏析

    《水仙·一枝香水仙》咏水仙诗鉴赏 杨世谦帘卷

  • 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原文及赏析

    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人去西楼雁杳。叙别梦、扬州一觉。云澹星疏楚山晓。听啼乌,立河桥,话未了。雨外蛩声早。细织就、霜丝多少。说与萧娘未知道。向长安,对秋灯,几人老。译文人离去后西楼就变得空空如也,鸿雁也

  • 古代诗歌之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全译、翻译和译文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1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2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3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4

  • 西厢记 王实甫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主要写崔莺莺和张君瑞的爱情故事。最早描写张生和莺莺故事的文学作品,是唐人元稹的文言传奇《莺莺传》。小说写的是唐贞元年间,张生游于蒲州,寄居蒲东十余里的普救寺,与莺莺

相关栏目: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先秦诗歌
  • 元明清诗词
  • 汉魏六朝诗
  • 千家诗全集
  • 白渔诗集
  • 经典古诗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