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范云《别诗》古诗鉴赏
洛阳城东西,长作经时别。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此诗篇题似为后人所拟,与内容并不很切合。因为这首诗虽然前两句写“洛阳城东西,长作经时别”,突出了“别”的主题,可是其末句“今来花似雪”,又写到了久别重逢的情景。所以,这首诗不是一个“别”字概括得了的。何逊集中有范广州宅联句,共八句,其中前四句为范云所作,仅第二句“长作经时别”为“却作经年别”,其余三句不变。后四句是“濛濛夕烟起,奄奄残晖灭。非君爱满堂,宁我安车辙。”为何逊所联。这样,我们就可以明白,范云这首诗是离开广州刺史之任后在建康重逢友人时所作的,当时大概也没有定题名,这才出现了题目与内容不尽相合的现象。
“洛阳城东西,长作经时别”两句,描写了人们所常见的惜别场面。在京都的城东和城西,每天都可以见到无数互相告别的人群。在这里,游子离乡远去,恋恋不舍;亲友们含泪送别,情意绵绵,此行千里,归期何日?两句引起了人们对于离别情景的回忆,不尽之意,蕴于诗外。洛阳,这里代指国都,即南朝的建康。
如果说前二句只是平稳的起句,那么后二句则是奇峰突起。“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昔时别去,正是隆冬季节,那茫茫大雪犹如春天的满天飞花;而今归来,却值暮春三月,遍地繁花,一似严冬时的银装素裹。这是通过物候的变换表现节令和逝去的时光,同时也表达作者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情。这种手法,在诗经中已有之,如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两句诗素来被人赞美,清人方玉润诗经原始称赞其为“绝世文情,千古常新”。杨柳依依,令人想到出征的战士意气风发奔赴疆场;而雨雪霏霏,则表达了经过无数次恶战后归来的幸存者内心沉痛的心情。范云的这两句诗也采用了同样的艺术手法,“昔去雪如花”,点明了离别时天寒地冻的隆冬,使人联想到离别的伤感;而“今来花似雪”,描写的重逢在和暖明媚的春天,使人联想到的是朋友重逢的欢乐。作者并未刻意雕琢文字,仅以“雪”与“花”反复比吟,却于浅显语中出深意,给人展示了异常鲜明的意境;而满天的“雪如花”和遍地的“花似雪”,又景观宏大,使这首小诗有美不胜收之感。所以清人沈德潜在古诗源中称赞它是“自然得之,故佳。后人学步,便觉有意”。范云的诗,具有“轻便宛转,如流风回雪”(钟嵘诗品)的特色,此诗即可见其一斑。
-
《鹤鸣》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诗。诗人以鹤鸣的声音来描绘秋天的美丽。原文字句简洁,表达了季节的变化和自然美的感受。译文准确传达了原意,翻译得体。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将美妙的秋天景色展现给读者,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作品。
-
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 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 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 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 君曰:“客,有于此!” 客曰:“鄙臣不敢以死
-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老子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翻译与解读
-
《礼闻来学,不闻往教。》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摽有梅 作者: 李志慧 【本书体例】
-
《诵其文则思其义,习其仪则行其道,则将谓之君子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诵其文则思其义,习其仪则行其道,则将谓之君子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唐·韩愈 《送陈密序》,重道立德类名
-
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作品赏析中国古典诗歌,包括唐诗在内,叙事诗很不发达。特别是近体诗,由于篇幅和格律的艰制,更难于叙事。但在唐诗发展过程中,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即其
-
裂素持作书。将寄万里怀。眷眷待远信。竟岁无人来。征鸿务随阳。又不为我栖。委之在深箧。蠹鱼坏其题。何如投水中。流落他人开。不惜他人开。但恐生是非。
-
国学名句“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出处和解释
【名句】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语出《韩非子·扬权》。政事分给地方官员来做,大权集中在中央。圣明的君主独掌大权,四方的官员都来效力。要:关键,指国家的大权。效:献力,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