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纲《采莲曲二首·其一》湖上采莲诗
采莲曲二首(其一)·萧纲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渡,莲多摘未稀。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采莲曲是乐府旧题,多描写江南女子湖上采莲的情景。萧纲此诗则袭用旧题,用清丽浅显的语言,描绘诗人泛舟湖上采摘莲蓬的图景,表现了他悠然闲适的情趣。
起首四句,淡淡叙来,并不着意刻画。“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薄暮时分,清波粼粼,荷叶田田,夕阳的余晖洒落在空旷的石矶上,主人公兴致盎然准备荡舟去采莲了。“晚日”、“空矶”不仅点明了时间、地点,而且勾画出一片空阔、寂静的背景。“风起湖难渡,莲多摘未稀”,诗人的视线由岸边转到湖上。泛舟湖面,晚风阵阵,水波荡漾,小舟也随之起伏摇荡。渐渐,舟入莲塘,此时闯入诗人眼帘的便是那一片茂密丛生的荷花。“莲多”句是写作者乍入荷塘第一眼所得的总体印象。虽是笼统的总写,却是一篇之关键,全诗就是围绕着这一句展开的。从章法上看,这二句在全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面紧挽上文笔触由岸而湖再转到荷塘,一面又开启下文,展现在诗人眼前的荷塘究竟是怎么个景象呢?这样,就自然带出了下文。
紧接的四句,承上“莲多”一句加以生发。诗人的镜头渐渐推进,把焦距对准了荷塘深处,集中描写了小船在荷花丛中穿行之状。作者从细处落笔,分别从行船之艰与主人公置身其间的感受两个角度加以描绘。“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前句意在表现荷花之密,却避免从正面来写。他只写了一个细节:置身荷花丛中,行动不易,稍一划动船桨,便弄得荷花纷纷坠落。后句仍然是从侧面烘托,暗示荷塘之深。小檝轻舟微微前移,蓦的,朴楞楞惊起了一群白鹭,打破了这里平和宁静的气氛。这才使人领悟到,原来这儿已是荷塘深处了。二句中虽不见“密”、“茂”、“幽”、“深”等字面,然其情景、神韵却宛然如在目前。“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这是着重写主人公置身其间的感受。在荷塘中行船既如此艰难,那船上人当然就得格外小心。可是,四周荷丝蔓布,缠绕纠结,横生阻碍;水中菱角飘浮,又不时钩攀住主人公的衣服,真是进退维艰呵。这四句诗,都是抓住了几个最具典型特征的细节,具体而微地刻画了“莲多摘未稀”的特定情景。倘用绘画作比的话,这四句可称得上是“点刷研精,意在切似”(姚最续画品),是一幅精微细致的工笔画了。再加四句皆为对偶,每联不仅对得非常工整,而且自然圆熟,如出天籁,略无刻意求工的生涩感,成为全诗中溶情铸景的名句。
全诗通篇写景,然而诗人的闲情逸致、闲适意趣却正是通过一个个画面含蓄、委婉地流露出来。诗风清新自然、平易流畅,有浓郁的民歌风味。
-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奉藏者
名言: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
衡岳有阐士,五峰秀真骨。见君万里心,海水照秋月。大臣南溟去,问道皆请谒。洒以甘露言,清凉润肌发。明湖落天镜,香阁凌银阙。登眺餐惠风,新花期启发。
-
【注释】:
-
秋分之诗坐在秋分之日我正放下手中的《诗经》天空正从窗口看向我。窗外,来历不明的雨已下了一小时。雨中的事物,越来越清晰它们的静,是时
-
苏轼《寿星院寒碧轩》宋山水诗鉴赏 苏轼 清风肃肃摇窗扉,窗前修竹一尺围。 纷纷苍雪落夏簟,冉冉绿雾湿人衣。 日高山蝉抱叶响,人静翠羽穿林飞。 道人绝粒对寒碧,为问鹤骨何缘肥? 寿星院在杭州西湖北山葛岭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描写祖国风光和谚语或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祖国风光的谚语和诗词,描写祖国风光的谚语和诗词,描写祖国风光的谚语,及古诗5句,古诗必须要有作者和题目。长江古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
-
清·刘大櫆2维年月日3,刘氏甥大櫆,谨以清酌庶羞之奠4,致祭于舅氏杨君稚棠先生之灵。
-
作者: 英渝
-
关于春天月亮思乡的古诗词名句(描写春天,月夜,思乡的千古名句)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春天月亮思乡的古诗词名句,内容包括描写春天,月夜,思乡的千古名句,描写春天,月夜,思乡的千古名句,关于月亮思乡的古诗大全。《春江花月夜》年代: 唐 作者: 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
唐·李肇2李舟好事,尝得村舍烟竹3,截以为笛,鉴如铁石4,以遗李牟5。牟吹笛天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