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景仁《感旧四首(其三)》对伊人眷念诗
感旧四首(其三)·黄景仁 遮莫临行念我频,竹枝留涴泪痕新。 多缘刺史无坚约,岂视萧郎作路人? 望里彩云疑冉冉,愁边春水故粼粼。 珊瑚百尺珠千斛,难换罗敷未嫁身。
在前首诗的结尾,诗人写道:“细逐空香百遍行”。在那飘忽无定的“空香”之中,伊人的倩影已仿佛出现在诗人的眼前,诗人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喃喃地对她说:“遮莫临行念我频,竹枝留涴泪痕新。”你切莫在临行时频频地叨念我啊!也切莫再为我哭泣,致使斑斑的湘妃竹上又添上新的泪痕。诗人不说自己忆念之切,泪水之多,却劝对方不要叨念自己,无须泪水汍澜,这种发自内心深处的痴情呼告,直可惊泣神鬼,感发风云矣!尤堪寻味者,“念”已“频”矣,偏云“遮莫”;“泪”已“涴”矣,偏又曰“留”,遂使诗句更多一番曲折,别饶一番情致。
“多缘刺史无坚约,岂视萧郎作路人”,这两句乃是诗人对“她”的内心披露:你大概是因为怨我像扬州刺史杜牧一样没有立下坚约,才被迫嫁人吧?但即便如此,你也不该把我当成陌路之人呀!“刺史”,指杜牧,他在扬州时,曾与一女相恋,约定十年之后迎娶。后任扬州刺史时,寻访此女,方知她已嫁人生子。因赋诗一首:“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吹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萧郎”,泛指为女子所恋的男子。崔郊赠婢诗:“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仲则用此二典,似乎是自责当时盟约不坚,又似乎是嗔怪伊人对己薄情,但前首诗中,明明有“丹青旧誓相如札”之句,怎能说“刺史无坚约”?这首诗中,明明有“遮莫临行念我频”之劝,她岂会视我“作路人”?可见此二句实是对封建礼教的咒詈,包含着一种万劫不复的怨悱。
“望里彩云疑冉冉,愁边春水故粼粼”,此二句是仲则诗中最出色的幻觉描写。“彩云”一词,在古人的笔下,常是美丽女子的象征。李白“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宫中行乐词)、晏小山“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临江仙),可证。诗人望着冉冉飘飞的彩云,眼前似乎幻出伊人轻盈的体态。“疑”字极妙,既点出“望里彩云”是一种幻觉,又衬出诗人内心深处的企盼与痴迷。“愁边春水”,暗融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句意,但比原句更为凝炼、含蕴。“故”者,故意也。春水流动,已使诗人生愁,而春水更不饶人,故意漾起粼粼绿波,搅乱诗人本难平静的心澜,这对诗人来说,岂不更是“献愁供恨”么?可见诗中的“春水”,并非单纯的比喻,而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象征,它象征着潜藏在诗人心灵隐密处的欲望,这种欲望因“望里彩云”而触发,可惜的是,这种欲望遭到现实环境的压抑,根本不可能付诸实现,此仲则所以有“愁边”之叹也。值得一提的是,西方现代派诗人艾略特的荒原有“水里的死亡”之句,也是以水象征情欲。艾氏不可能读过仲则此诗,而构思却如此相似,可见中西文心大可沟通。
最后两句点明自己悲伤的原因:心中的伊人已入侯门,纵有珊瑚百尺,珍珠千斛,也难换取她未嫁之身了。“罗敷”,是古时对美女的通称。汉乐府民歌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孔雀东南飞:“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仲则借以指代伊人。这两句是让步句式,此种句式,一般都用“纵”字关联,如“纵有花枝如画里,看花不似少年情”(程立本题梨花图)、“如今纵有相逢处,不是桃花是绿阴”(赵师秀采药径)、“黄金纵买长门赋,逝水终惭太液波”(邬佐卿宫词)……仲则所以不用关联词语,一来是想加强语势,二来是避免句式与颔联重复,倘改作“纵然留得珠千斛”或“纵然百尺珊瑚在”,则不仅强调的语气减弱,而且句式也嫌板滞矣。
-
颜之推 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 (1) ,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国之用材,大较不过六事 (2) : 一则朝廷之臣,取其鉴达治体 (3) ,经纶博雅 (4) ; 二则文史之臣,
-
东南一望日中乌,欲逐羲和去得无? 且向秦楼棠树下,每朝先觅照罗敷。 李商隐善于运用象征手法,在绮丽精工的词句中寓以深意。有的诗篇甚至过于隐晦,颇费猜测。而这首诗虽然也采用象征手法,但诗歌的表面意义与象
-
【原题】:吾友山阳蹇子韫尝游颍上言彼之居人有许氏者富不因贪学非求进于郡之西手植众木郁然成林林下搆亭壮而不丽郡倅黄公宗旦皇宋有名之士也常造焉上阙歌诗以旌其美故俾予请诗於子吾以子韫之请诗於予八十言以寄题
-
诗随境走,这里的境是人的阅历、心境。“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少年读《清明》,读到的是情
-
《海棠·水龙吟和朱行父海棠》咏海棠诗鉴赏 方
-
《桃花·咏桃》咏桃花诗鉴赏 李世民禁苑春晖丽
-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杜甫的诗句
杜甫在这句诗中写道:“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这句话传达了一个深刻的观点。上一句是“三分割据纡筹策”,指的是在战争中,三个势力争夺领地资源,各自采取谋略和策略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下一句是“万古云霄一羽毛”,意思是即使是微小的毛羽,在诸多事物中仍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中战争和权力斗争的思考,他认为无论事物大小,都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和影响力。这句诗给我们的启示是,面对复杂的世界,我们要正确认识和珍视每个细微之处,因为它们可能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
原文:我行其野,蔽芾其樗。婚姻之故,言就尔居。尔不我畜,复我邦家。我行其野,言采其蓫。婚姻之故,言就尔宿。尔不我畜,言归斯复。我行其野,言采其葍。不思旧姻,求尔新特。成不以富,亦祗以异。译文走在郊野荒
-
【4214】城邦与灵魂:费拉里《理想国》论集(〔美〕费拉里著,刘玮编译,译林出版社,人文与社会译丛之一,9 25印张,2017年10月第1版,58
-
【注释】:原题:巢南书来,谓将刊长兴伯吴公遗集,先期得公真迹小札一通,又得王山史先生所撰夏内史传及为内史营葬 事甚详,喜极驰告,索诗纪之,应以四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