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孔尚任《北固山看大江》登高眺望长江诗篇
北固山看大江·孔尚任 孤城铁瓮四山围,绝顶高秋坐落晖。 眼见长江趋大海,青天却似向西飞。
孔尚任写过著名的传奇桃花扇,与写有长生殿的洪昇并称为“南洪北孔”,他的诗也颇得时人赞誉,如邓汉仪诗观三集云:“其诗圆秀如珠玉,矫健如虬龙。”杨际昌国朝诗话则称其诗:“才思浚发,挥洒自如,绝无锲舟刻楮之迹。”不过,孔尚任的诗名、文名往往被他的戏曲家的名声所掩,所以今天已不大有人知道。这里选的一首七绝,可以使读者大致了解孔氏诗作的造诣。
在北固山上看大江,这类题材到孔尚任赋此诗时已有不知多少人写过,要想推陈出新,颇为不易,但孔尚任却能别出心裁,获得成功。首句起势看似平淡无奇,实则用笔非常精确老到。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孤城”与“四山”的对比映衬,惟其在四山怀抱之中,孤城之孤乃见出其气势不凡。“铁瓮”在诗中不是直接续以“城”字,而是放在“城”字后,这样,“铁瓮”就给人一种具体的形象感而不仅仅起点出地名的作用。另外,铁瓮城旧址即在北固山原前峰(现名鼓楼岗)下,所以“铁瓮”在诗中并非一般的泛指。第二句写登高眺望。“绝顶高秋”云云,令人想起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王士禛的登金山寺:“绝顶高秋盘鹳鹤,大江白日踏鼋鼍。”同是写登高所见,但一繁一简,一沉雄,一洒脱,可谓各擅胜场。正是因为“山登绝顶我为峰”,所以本是形容清秋气爽的“高”字似乎也有了着落,仿佛秋意只有在高峻处才显得那么泬寥。而一个“坐”字,复见出诗人倜傥从容的神情。不是伫立指点,慷慨激昂;也不是徙倚嗟叹,惆怅低回,闲坐山巅(很可能是在有“第一江山第一楼”之称的北固楼上独坐),悠然沐浴于“余霞散成绮”(谢朓句)的暮色之中,观赏着“澄江静如练”(谢朓句)的粼粼波光,真有一种“不用登临恨落晖”(杜牧句)的旷放之致。前二句可以说铺垫已很出色。
三、四两句,是诗中警策之处。不妨说:没有这两句,全诗不大会被称为佳作。诗人眼中,长江之水滚滚东泻,奔趋大海,而不知不觉地他又竟以为青天也在运动,向着西方飞掠。物理学讲运动,有相对运动之说,如以流动的长江为参照物,诗人头顶的一方蓝天自然是在运动,在“向西飞”。读到这两句,人们不仅会对孔尚任敏锐的感受力深表赞赏。自然,“青天却似向西飞”只是诗人脑海中的幻象,但幻中有实,青天向西飞掠,不正见出长江之水东泻的急疾?相对运动是互为参照,任何一方的运动速度都反映了另一方的运动速度。所以,以写天来写江,旁敲侧击,奇兵突出,弥见精彩,诗中江天寥阔,也正展现了诗人豁达开朗的胸襟。
自来写北固山登眺之诗词,多抒怀古念今、俯仰人天的感慨,这没什么不好,只是作品既多,情复相类,便易流于泛泛。孔尚任此诗避开这样的格局,在写登眺之景上用力,不失为一种明智而有效的选择。实际上,就在写江流天飞的虚实互见的景象时,诗人的情感也已注入了笔端。
-
吾如淮阴 [1] ,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 [2] 。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 [3] ,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 [4] ,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 [5] ,不伐己功 [
-
蝶恋花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校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简析】
-
天真热。今年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还没有入伏,就热得不像话了。北京的夏天,是那种典型的北方的夏天,干脆的,响亮的,边缘清晰的,好像是一
-
因僧问我西来意,我话山居不记年。 草履只栽三个耳,麻衣曾补两番肩。 东庵每见西庵雪,下涧常流上涧泉。 半夜白云消散后,一轮明月到床前。 禅宗的目的在于从日常的平凡生活中顿悟佛性,自证解脱。在这里,没有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常德有关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常德的诗越快越好,好的有奖励急急急,述说常德的诗句,述说常德的诗句。⑴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⑵归家〔唐〕杜牧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
-
簌簌无风花自亸。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多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路尽河回千转柁。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 作品赏析【注释】:这首词题记为“暮春别李公择”,李公择是
-
吴中梅雨既过,飒然清风弥旬,岁岁如此,湖人谓之舶AA19风。是时海舶初回,云此风自海上与舶俱至云尔。三旬已过梅黄雨,万里初来舶AA19风。几处萦回度山曲,一时清驶满江东。惊飘簌簌先秋叶,唤醒昏昏嗜睡翁
-
王实甫云松螺髻, 香温鸳被, 掩春闺一觉伤春唾。柳花飞, 小琼姬, 一声“雪下呈祥
-
侍者方当而立岁,先生已是古稀年。
-
书有以加乎其言,言有以加乎其心,圣人以为自欺。|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书有以加乎其言,言有以加乎其心,圣人以为自欺。》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