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权《沁园春·笑此山人》舔舐伤口与自我慰藉词作
沁园春·周权 笑此山人,抛却白云,又来玉京。忆太华黄河,曾观钜丽;轻衫短帽,只恁飘零。鸥鹭洲边,杉萝溪上,尽可渔樵混姓名。瓶无粟,有西山芝熟,南涧芹生。 底须役役劳形?但方寸、宽闲百念轻。况末路逢人,眼应多白;东风吹我,鬓已难青。酒浪翻杯,剑霜闪袖,磊块频浇未肯平。何妨去,借相牛经读,料理归耕。
周权一生未仕。元诗选小传载:“游京师,袁桷深重之,荐为馆职,弗就。”而从元史类稿的记载来看,“弗就”其实是未予照准。了解了这一背景,就更易理解作者在这首词作中的思想感情。
词起首即为自嘲:“笑此山人,抛却白云,又来玉京。”周权号此山,以处士(“山人”)闻名于时,赵孟頫题周秀才此山堂诗曾云:“青青云外山,炯炯松下石。顾此山中人,风神照松色。”“白云”是隐逸的象征,所谓“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但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南朝梁陶弘景答齐高帝问);而“玉京”则是集中代表红尘富贵的京城。出山进京,自然是为了博取功名,这是古代士子所公认的人生价值所在。“又”字表明前来京师已非一度,而作者偏偏以“笑”字领起,其于出处进退上的矛盾心理,便在这三句中一览无余了。
照应这一“又”字,词人不禁感慨万千。他先是回忆起前度北上的经历:“忆太华黄河,曾观钜丽。”“太华黄河”是北国山河的代表,其壮丽的景色、雄闳的气势,具有征服人心的力量,为身历者所终身难忘,金元好问黄华峪“泰华王屋旧经过,自倚胸中胜概多。独欠太行高绝处,青天白日看山河”即是一证。词人以“曾观钜丽”作为前度赴京仅有的收获,说明他求仕的目的是失败了的。紧接着的“轻衫短帽,只恁飘零”的喟叹,就明白无误地揭示了这一点。怨艾中他不禁对此番的重作冯妇产生了悔意:故乡江南有的是鸥鹭游翔的小洲、杉萝密布的溪岸,以耕田食力为生,与樵夫渔子为友,又何必汲汲于投身官场谋求扬名?尽管“山人”的生活清贫,但也不至于有生计之虞。过拍三句中,“瓶无粟”用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瓶无储粟”句;“西山芝”、“南涧芹”则是旧诗文中形容隐逸生活的习语。有陶渊明等这些前贤的榜样,自己“只恁飘零”、“又来玉京”的种种蠢动,岂不太可笑了么!
经过内心的一番反省,词人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与自我慰藉的道路。下片即力求从苦闷中追求解脱:“底须役役劳形?但方寸、宽闲百念轻。”“底须”即何须;“役役”为劳顿貌,出庄子·齐物论“众人役役”和“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又为钻营貌,如唐白居易闭关“回顾趋时者,役役尘壤间”。“劳形”即与自己身体过不去,唐刘禹锡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庄子·刻意有“形劳而不休则弊”之语,劳碌不息、钻营奔走大可不必,只要心神宽闲,诸如功名利禄的种种杂念自然淡漠了。此时词人意识到自己的现实处境:正因为坎坷失路,所以在炎凉的世态中免不了屡遭白眼;年齿老大,岁月无情,再也无法实现年轻时的种种梦想。悲困之中,词人始而以饮酒使剑的清狂来维持自我尊严,作为对现实的反抗;只可叹“磊块频浇未肯平”,于是在无奈之下,作者最终索性对功名采取了放弃的退却态度:“何妨去,借相牛经读,料理归耕。”宋陆游农居:“频过斗鸡舍,问学相牛经。”词人与之机杼正同。这种偏激的反话,往往反映出失意士子郁积心间的强烈的悲愤。
全词以曲折的心理活动,反映了“又来玉京”的失望。这是一首舔舐作者个人伤口的作品,却同时典型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广大下层知识分子的人生苦闷。
-
在36回中,实际可分作两大问题。一是暗示宝玉、宝钗之姻缘是必然的发展,但又是不如意的,是貌合神离的,宝玉是钟情于“木石前盟”的,但又不是因缘,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虽然如此,但还是十分执着,想尽力去追求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七年级下册,内容包括初一下册语文古诗十首(全诗),七年级下册的所有古诗词,七年级下册语文书所有古诗词。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 王维 独 坐 幽 篁 里, 弹 琴 复 长 啸。 深 林 人
-
韩愈《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这首诗以流快的笔调,出人意表的新鲜感,描绘了春雪纷飞。这首诗写法上不同于《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及《早春呈水
-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出处】唐白居易《 琵琶行 》 【意思】在春天江边花儿开放的早上,或在秋天 明月高悬的夜晚,我常常一人倒酒独饮。 两句诗抒发了作者的孤独伤感之情。
-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摘要: 这几句词的意思是:到处是彩灯,好像一夜间东风吹开了千树繁花,更如吹落了满天星斗,如雨而下。逛灯的游人有的骑着宝马,有的坐着雕车,满路的香气。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
-
古文观止·贾谊·治安策(一) 夫树国固,必相疑
-
《太平寰宇记》 《太平寰宇记》是宋代第一部全国性地理总志,是史官乐史在宋太宗统一全国后修撰的。宋代的路制是太宗末年才创置的,23路的地理区划则是在神宗以后才确定下来,在纂修此书时,宋代仍在沿用唐朝所分
-
傅东华《杭江之秋》原文 谢灵运式的伐木取径、策杖独步漫游山川,固然有野趣、有韵味,然而,现代人坐在火车上看风景,却也独创一格,别有风味。本文描述的正是作者乘坐在疾驶的列车上所见到的杭江铁路沿线的自然风
-
苏辙 熙宁十年秋七月乙丑,河决于澶渊,东流入钜野,北溢于济,南溢于泗。八月戊戌,水及彭城下。余兄子瞻适为彭城守,水未至,使民具畚锸、畜土石、积刍茭、完室隙穴以为水备,故水至而民不恐。自戊戌至九月戊申,
-
《祈祷闻一多》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 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 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 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 谁的心里有尧舜的心, 谁的血是荆轲聂政的血, 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