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熜《七律·送毛伯温》千家诗赏析
朱厚熜七律·送毛伯温千家诗赏析
朱厚熜〔二〕
大将南征胆气豪〔三〕,腰横秋水雁翎刀〔四〕。
风吹鼍鼓山河动〔五〕,电闪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种〔六〕,穴中蝼蚁岂能逃〔七〕。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八〕。
〔一〕毛伯温(1487—1544):字汝厉,吉水(今江西境内)人,正德进士,嘉靖间为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有毛襄懋集、东塘诗集。
〔一〕朱厚熜(1507—1566):父为明宪宗朱见深第四子,明孝宗朱祐樘的胞弟,封兴王。明正德十六年(1521),武宗朱厚照驾崩,无子。朱厚熜承统,为世宗皇帝,年号嘉靖,时年十四岁。朱厚熜迷信道教,祈求长生不老,竟长期不视朝政,由严嵩执掌大权,政治腐败,使国势日趋没落,政治和经济都出现深重危机。
〔三〕大将:毛伯温。南征:嘉靖十八年(1539),毛伯温率兵征讨安南,次年进驻南宁,兵不血刃而安南平定。
〔四〕秋水:形容宝刀如秋水般明亮。雁翎刀:形似雁翎的刀。
〔五〕鼍鼓:鼍皮制成的鼓。鼍,扬子鳄。
〔六〕麒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瑞兽,这里指安南王族。
〔七〕蝼蚁:安南叛军莫登庸部。
〔八〕朕:皇帝朱厚熜自称。先秦时人可自称为“朕”,自秦始皇后“朕”成为帝王的自称。
【点评】诗作于明世宗嘉靖十八年(1539)毛伯温出征前。嘉靖十五年(1536),安南(今越南)世孙黎宁派人向明世宗诉说莫登庸叛逆之事,十八年,毛伯温率兵征讨安南,次年进驻南宁。诗描绘出毛伯温的英雄气概,王师的声威浩荡,用麒麟和蝼蚁作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出师必胜的信心。
-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出处】唐王维《送别》。 【译注】送别友人,回到山中。天刚刚黑,便关 上了柴门。罢字作结,凝练地概括了诗人依依话别的情景。日 暮便掩柴扉更为含蓄,它委婉地暗示出诗人的
-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出处】唐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意思】诗人以婉转互文的艺术手法, 描绘了戍守边塞的将官双手冻得拉不开角弓,铠甲穿上后难以贴近身上 的情景。简洁含
-
对于易怒的对手,要用挑逗的办法激怒他,使其失去理智,轻举妄动,从而致败。 公元前204年,楚汉军队在成皋 (今河南荥阳县汜水镇) 一带作战。项羽为了解除自己后方的威胁,将主力转移到睢阳(今河南商丘县)
-
柳子厚驳复仇议 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尉赵师韫所杀,卒能
-
走马上东冈,朝日照野田。野田双雉起,翻射斗回鞭。虽无百发中,聊取一笑妍。羽分绣臆碎,头弛锦鞘悬。方将悦羁旅,非关学少年。弢弓一长啸,忆在灞城阡。
-
我曾经向子惠说过,词不仅本身有高度的美,就是它的牌名,都精巧之至。即如《渡江云》、《荷叶杯》、《摸鱼儿》、《真珠帘》、《眼儿媚》、《好事近》这些词牌名,一个就是一首好词。我常时翻开词集,并不读它,只是
-
高秋苏病气,白发自能梳。药饵憎加减,门庭闷扫除。杖藜还客拜,爱竹遣儿书。十月江平稳,轻舟进所如。
-
元和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轩与羲。誓将上雪列圣耻,坐法宫中朝四夷。淮西有贼五十载,封狼生貙貙生罴。不据山河据平地,长戈利矛日可麾。帝得圣相相曰度,贼斫不死神扶持。腰悬相印作都统,阴风惨澹天王旗。愬武古通
-
成王在丰,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作《召诰》。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则至于丰。惟太保先周公相宅,越若来三月,惟丙午朏。越三日戊申,太保朝至于洛,卜宅。厥既得卜,则经营。越三日庚戌,太保乃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跟春天景色有关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词,关于春天美丽的景色的诗句,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