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林则徐《出嘉峪关感赋》怀时局家国之忧诗作
出嘉峪关感赋四首(其一)·林则徐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 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以销烟和反侵略炮火拉开中国近代历史帏幕的林则徐,尽管威震东南海疆,令当前的侵略者无可奈何,但他自身却又无奈于背后朝廷的畏葸怯儒。于是一八四○年九月被革职问罪,一八四一年六月被充军伊犁。经过途程漫漫的跋涉,次年十月抵达嘉峪关。面对这依山而建、居高凭险的西北要塞,激荡着东南烽火的老将胸襟,顿然更加壮阔起来。同题之下,挥洒出四篇“风格高壮”的七律。这是第一首。
四首诗侧重点各自不同。二、三两首着重于同嘉峪关相联系的历史内涵的延展;第四首抒发“我来别有征途感,不为衰龄盼赐环”的牢落抑塞之情和时局家国之忧。而这第一首则完全以嘉峪关本身为观照对象,描绘雄伟壮阔的自然形胜。
诗家无论怎样写景,都须从一定的视点出发。许多诗往往通过视点的转换,展示不同的景致或侧面。如王维著名的使至塞上一诗中,“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视点就不同。这样做,是为了写出景致的丰富多姿,以避免枯窘单一。但这首诗的特点,却恰恰在于从同一视点上,写出对象雄伟壮阔的丰富性来。全诗唯一的立足点,乃在“万里征人驻马蹄”一句。首句“严关百尺界天西”,以突兀峭拔之笔,开篇即推出挺耸雄奇的主体对象。“界”字极有力度地点出其作为通向西北关隘的险要位置。不仅如此,这一句还具有两重含意:一是说明“驻马蹄”的原因——“万里征人”被百尺“严关”的险峻所吸引;二是说明“驻马蹄”的位置——在百尺“严关”之上。后者尤其重要,因为它规定了全诗的艺术视点。视野的开阔辽远,以及所由体现出的雄奇浑莽的艺术风格,都是由此决定的。
但视点相同,并不等于视角相同。“严关百尺”之上,确定了耸出群峰之上的“高”视点。而立足于此,却可以有三百六十度的视角范围。作者驻足“严关”,四方周流。“飞阁遥连秦树直”,那是回首来路的远景:脚下严关的楼阁遥遥连接于古秦中地区直立的树木。这里同时写出作者视线向来路渐伸的动态,对那马蹄踏过的途程似表现出诀别之际的几缕眷顾之情。“缭垣斜压陇云低”则是近景的铺展:同严关相连而回旋盘绕于峰峦之上的万里长城压低了陇地的云烟。“斜压”两字极传神,一方面写出了作者的视角的转换,视线从前句向秦地的纵向平伸转为向周围山势、城垣、云烟等环境的横向俯视;另一方面又写出了周围环境的三重层次:“云烟”被“缭垣”“斜压”,是句面上的两重层次,而“严关”又高出“缭垣”,是句外的第三层。“云烟”、“缭垣”逐层烘托了“严关”之高,暗中逆挽首句的“百尺”两字。
如果说颔联两句的视角转换主要表现于同一方向上的俯仰之间的话,那么颈联则是一百八十度的方向改变了。作者转过身来,目光向前路驰骋,变得更纵深辽远。他仿佛看到,高峻的天山群峰耸拔,似同脚下的严关比肩而立,横亘的瀚海大漠浑阔苍莽,无边无际,令人迷惘。这当然是“视通万里”的想像之笔。之所以这样去写,从全诗的主要对象而言,高耸的嘉峪关雄视千里,乃在比衬之中,写出嘉峪关横扼西北通衢的险要,诗境更为阔大雄浑。从作者自身而言,那正是他被充军的地方。虽久闻“天山”、“瀚海”之名,终为未历之境,前路该如何呢?一个“迷”字当含有这重人之常情的疑虑。而且,自己充军的前景不也同样凄迷吗?这又是深入一层的意蕴。
颔、颈两联同一视点上不同视角方向的着笔,主要从首句“界天西”的“界”字出发,表现为以嘉峪关为界的内、外两个方向的展开,在雄峻阔大之中显出这座西北边关的险要。而天下险关素称“函谷”为最。但函谷关乃狭小逼仄之险,“一丸泥”即可堵塞,以嘉峪关返观函谷关,两者迥然不同。末联“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用函谷关的狭仄,反衬嘉峪关的雄壮阔大。
天下名隘险关不只函谷。之所以标举函谷作为反衬,其意遥深。雄壮阔大不只是全诗的境界与风格,而且是作者胸襟气度的展示。抵抗侵略而横遭贬谪的打击下,虽有不平的抑塞愤懑,但他并不像那些心胸狭小者一样,就此颓放潦倒。他对抵抗侵略的正义性有充分的自信,因而心胸仍是那样阔大,气势依然如此雄壮。唯其如此,嘉峪关才能够成为他意趣感通的审美对象,诗境才显得极为苍莽辽远。那“一丸泥”的轻蔑反衬,所突出的同时是一个爱国老将的人格。而豪气雄迈的百尺“严关”,在诗思审美移情的多重渗透下,也就具有了诗人主体形象的象征意义。
-
【原题】:未至鼎州道旁有甘泉既酌泉过松竹百步投宿小寺翌日又酌泉登舆松竹间兰香甚盛感而赋之时自移封
-
林静蚊未生,池静蛙未鸣。景长天气好,竟日和且清。春禽余哢在,夏木新阴成。兀尔水边坐,翛然桥上行。自问一何适,身闲官不轻。料钱随月用,生计逐日营。食饱惭伯夷,酒足愧渊明。[陶潜诗云:饮酒常不足。]寿倍颜
-
孔乙己读小学的时候,正逢教育改革,我直接从四年级跳级到了六年级,就是那时候认识的孔乙己。“孔乙己”是我对他的戏称,他的真名我已经忘
-
仄径荫宫槐,幽阴多绿苔。应门但迎扫,畏有山僧来。
-
【名句】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注释与译文]齐州,指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泓,水深的样子。这两句写的是梦中上天俯瞰人间所见:远望中国大地上的九州就象九点烟尘,汪洋大海如同倒在杯子里的一汪清
-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筯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
-
解榻方欣待◇英,挂帆千里忽南征。锦衣白日还家乐,鹤发高堂献寿荣。残雪楚天寒料峭,春风淮水浪峥嵘。知君归意先飞鸟,莫惜停舟酒屡倾。
-
古郡谁云亳陋邦,我来仍值岁丰穰。乌衔枣实园林熟,蜂采桧花村落香。世治人方安◇亩,兴阑吾欲反耕桑。若无颍水肥鱼蟹,终老仙乡作醉乡。
-
顾炎武秋山复秋山, 秋雨连山殷。昨日战江口,今日战山边。已闻右甄溃, 复见左拒残。
-
《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贯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
交友类名言赏析《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贯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