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鹗《湖楼题壁》悼念亡妾朱满娘而作
湖楼题壁·厉鹗 水落山寒处,盈盈记踏春。 朱栏今已朽,何况倚栏人!
这首诗也是为悼念亡妾朱满娘而作。厉鹗与满娘的相识相伴与湖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碧浪湖口,厉鹗将满娘迎娶回家;厉鹗的家,又在杭州的西子湖畔。因此,两人都对湖水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共同登上湖畔楼亭,共同在湖边踏春游览,这是多么惬意愉快的岁月啊!满娘自雍正乙卯(1735)年嫁给厉鹗,至乾隆壬戌(1742)年正月三日病逝,前后仅七年时间,满娘也不过才二十四岁。这毕竟是太残酷、太让人难以接受了。就在满娘去世的当年冬,厉鹗登上湖畔楼亭,伤心悼念之情油然而生,在湖楼墙壁上题写了这首五言绝句。
第一句“水落山寒处”,点明题诗的时间。冬天湖水下落,四周的山峦也显得寒冷萧条。这一特定的季节与诗人冷清寂寞的内心相一致,自从满娘去世之后,厉鹗感到无比的悲怆与冷落。他在悼念满娘的诗中写道:“梵夹呼名翻满字,新诗和恨写回文”;“几度气丝先诀绝,泪痕兼雨洗芭蕉”;“再世韦郎嗟已老,重寻杜牧奈何春”;“何限伤心付阿灰,人间天上两难猜”,这些诗句可以说是和着泪水写成。到了冬天,思念之情更加浓重。第二句“盈盈记踏春”,可谓思极成幻,在诗人眼前,又映现出满娘轻盈俊秀的仪态,漫步在春天的湖畔。这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满娘在时,周围的一切是那么美好,充满春的气息;而今满娘已经诀别,诗人只感到冬日的严寒,毫无生机活力。
“朱栏今已朽,何况倚栏人”,这两句本自苏轼法惠寺横翠阁诗句:“雕栏能得几时好,不独凭栏人易老。”又与欧阳瞻太原道上“高城已不见,何况城中人”的诗句相似,都是慨叹人生短暂、年华易逝。厉鹗的这两句含意更为深沉,实际上是说满娘去世之后,自己感到衰老得特别快。尽管写这首诗时满娘去世还不到一年,但诗人看到红色的栏杆已经朽败,联想到已是五十岁的自己,便发出了人已老去的感慨。失去了满娘,诗人预感到晚景将会更加凄凉孤独。
这首诗虽只有二十个字,却包容了极丰富的思想情感,故清人严长明评曰“可谓情深。”
-
闺情 玉窗清晓拂多罗,满镜春容眼欲波。 侬自看侬殊有样,不知人看定如何。诗词类别:即事感怀来源:《八桂四百年诗词选》相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形容头痛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形容头痛的诗句,形容头痛的诗句,形容头痛的诗句。《苦热》唐·白居易头痛汗盈巾,连宵复达晨。不堪逢苦热,犹赖是闲人。朝客应烦倦,农夫更苦辛。始惭当此日,得作自由身。2、《病中赠南邻觅酒》
-
【题解】 这首咏画鹰的诗,可与咏《胡马》一诗媲美。诗中句句不离画鹰,而妙却妙在把画鹰作真鹰来写,因此把画中之鹰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结尾则以真鹰期之,诗人借以达到咏物抒情的目的,使这首咏画鹰的诗,寓
-
文人之苛“苛”本是统治者的一种性格,指其对下诛求无度,督责过严,例如《礼记》说“苛政猛于虎”,《诗序》说“哀刑政之苛”。谈起专制时
-
笙歌杯酒正欢娱,忽忆仙郎望帝都。借问连宵直南省,何如尽日醉西湖?蛾眉别久心知否?鸡舌含多口厌无?还有些些惆怅事,春来山路见蘼芜。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江南古诗词串联,内容包括需要一首《江南》开头语的串词,,主持人需要,8首古诗串词,求一首古诗的主持串词'最好再找一个朗诵配乐'《江南春绝句》唐。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琛心如意520B:在中华五千年的浩瀚的历史中,唐诗就是一颗最璀璨的明
-
赵高 ① 欲为乱,恐君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耶?谓鹿为马。”问左右, 左右或默; 或言马, 以阿顺赵高; 或言鹿者, 高因阴中 ② 诸言鹿者以法。 ——《史记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用古诗词描述对未知的害怕,内容包括对于未知的恐惧的诗歌,描写害怕的诗句,对于未知的恐惧的诗歌。阴影中,独自前行似乎在这空旷的大街之上。就只剩一个自己那会是夜的来临?将伴随这从天空而降的黑色之雨。冷彻身心。用多么残酷的言语。撕开腐朽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词赏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的代表作。这首词作于公元1075年(神宗熙宁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 【原文
-
春风东来忽相过,金樽渌酒生微波。落花纷纷稍觉多,美人欲醉朱颜酡。青轩桃李能几何,流光欺人忽蹉跎。君起舞,日西夕。当年意气不肯平,白发如丝叹何益。琴奏龙门之绿桐,玉壶美酒清若空。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