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龙《念奴娇·春雪咏兰》志士爱国情愫词作
陈子龙 念奴娇·春雪咏兰 问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龙山飞雪?解珮凌波人不见,漫说蕊珠宫阙。楚殿烟微,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嫣然幽谷,只愁又听啼鴂。 当日九畹光风,数茎清露,纤手分花叶。曾在多情怀袖里,一缕同心千结。玉腕香消,云鬟雾掩,空赠金跳脱。洛滨江上,寻芳再望佳节。
这首词约作于清顺治四年(1647)三月。作者继承楚辞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以雪代指险恶的时代环境,以兰代指坚贞的志士仁人,寄托了作者深深的爱国情愫。
词开头即化用南朝宋鲍照学刘公幹体诗“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句意,以问句领起。作者责问老天,为什么在春意正盛的时节千里迢迢送来北方寒山的飞雪?“春深”而有“飞雪”,反常且令人痛苦。这幕情景实际是隐喻明朝的美好河山竟遭受清军铁蹄蹂躏,作者对此痛心疾首,遂效屈原呵壁问天,仰天悲呼。下面两句,谓大雪漫空飞舞,解珮相赠的汉皋游女和凌波微步的洛水宓妃都不见踪影,更何况天界的仙宫宝阙。这里“解珮凌波”当喻指抗清的志士,“人不见”,则是说他们多遭不幸;“漫说蕊珠宫阙”,似言南明鲁王和隆武政权都不能挽狂澜于既倒。按:鲁监国元年(1646)清军抢渡钱塘江,浙东失守,鲁王逃亡海上,隆武三年(1646)清军入福建,隆武帝逃至汀州,为清将李成栋所杀,时间上与此处所言吻合。以上两韵,扣题中之“春雪”,下面便转入题中之“咏兰”。“楚殿”、“湘潭”,所用地名令人联想到流放沅湘的战国楚伟大诗人屈原,他的离骚多有写到兰的句子,如“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等。“烟微”、“月冷”都是凄迷之景,见出作者的惆怅悲苦。而幽兰皆遭“攀折”,就是他心怀恻怆的原因。联系史事,当时清平南大将军孔有德正进击湖南,而此前挚友夏允彝在江南抗清失利投水殉节,他作诗悼之,曾有“予为蕙兮子作兰”、“拊膺顿足摧心肝”(七歌之六)之句,可知此三句慨叹之意甚深。歇拍作者以空谷幽兰自拟,用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的典故,表达他的伤时之情。作者清顺治二年(1645)松江起义兵败后,曾一度隐居,此处“幽谷”云云,即指此。
下片换头回忆往事,“九畹”用上引离骚句意,“光风”用招魂“光风转蕙,氾崇兰些”句意,表现幽兰在佳人的“纤手”中流芬扬馥的情状,隐喻自己深受大明王朝的国恩。“数茎清露”,象征着作者高洁的情操和忠贞的气节。这里将香草美人结合起来,比兴之义尤为精微。下面两句,进一步用“多情怀袖”、“同心千结”倾诉自己的忠爱缠绵意绪,“多情怀袖”承上文之“纤手”,“同心千结”承上文之“花叶”。这几句“当日”、“曾在”应是指崇祯朝之事,此后则“玉腕香消,云鬟雾掩,空赠金跳脱”,也就是说他的报国之心不被理解,颇有明珠投暗之恨。“金跳脱”,一种妇女戴的首饰。联系作者身世,他在南明弘光时数上疏指陈时政,均未受重视,遂辞职归家,这里的“空赠金跳脱”便不难索解,“空赠”两字,惋惜之意极浓,实在是感慨万端之语。而“香消”、“雾掩”,也隐含对弘光时忠良遭斥、奸佞当道的批评之意。结拍两句,“洛滨江上”,结构上遥应“解珮凌波”,似指刚成立的南明永历政权,接受其领导的抗清义军有瞿式耜等部,据有两广、云贵、四川等地;“寻芳再望佳节”,就是期望这一股抗清力量能够完成国家复兴的艰苦事业。因鲁王余部退兵海上,词中又有“江”字,这两句也可以理解为对鲁王政权仍抱有希望。不过,因鲁王所部主力张名振、张煌言溯长江克京口的一时之盛远在作者殉国后多年(此时他们也都归入永历帝麾下),写此词时鲁王政权正处低潮,而永历政权则方举义旗,更易令人对之寄以厚望,所以,说词的结尾是属望于永历帝,恐怕更合情理。后来李定国、郑成功等的几次大捷,也证明作者的期望是有道理的。
全词主要以兰自喻,个别地方喻抗清志士,另以美人或指忠臣义士,或指君王主上,都与楚辞美人香草之孤忠隐约之言一脉相承,意深情远,亦婉丽亦苍凉,堪称明词压卷杰作之一。关于此词的写作时间,陈寅恪柳如是别传云:“宋徵璧含真堂集六予以病请假,戏摘幽兰缄寄大樽云:‘采采缄题寄所思,水晶帘幕弄芳姿……’寅恪案:此诗之作成,当在弘光元年二月丙寅即十三日,……今拾陈氏诗集,未发见有类似之作,唯陈忠裕公集二十诗余中有念奴娇·春雪咏兰一阕,虽未能确定其何时所赋,但必是与尚木(宋徵璧字)寄诗时相距不久之作,故疑是因宋氏之诗有所感念而成。”但玩子龙词意,情调与徵璧诗相去颇远,陈先生谓作于弘光元年(1645)二月的推测恐不能成立。
-
嵩高最高处,逸客偶登临。回看日月影,正得天地心。念此非常游,千载一披襟。
-
[原文](节选) 卷 二 料 敌 夫敌情叵测,常胜之家必先悉敌之情也。其功其情,其强其弱,其治其乱,其严其懈,虚虚实实,进进退退,交态万状,烛照数计,或谋虑潜藏而直钩其稳状,或事机未发而预揣其必然。盖
-
【生卒】:1924—【介绍】: 智利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家。1924年出生于圣地亚哥的一个自由职业家庭。毕业于圣地亚哥天主教大学,作过《埃尔
-
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李绅《宿扬州》 李绅 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 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 扬州,地处长江下游,与六朝故都金陵隔江相对
-
【注释】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十》。 淮:淮河。 枳:也叫“枸橘”,似橘而味酸苦。 徒:徒然,白白地。 实:果实。 【赏析】 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子是有名的智辩之士,齐王派他出使楚国。楚王得知,遂
-
夜卧不眠,常须息心定志,勿妄筹画无益之事,及起邪思。|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夜卧不眠,常须息心定志,勿妄筹画无益之事,及起邪思。》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原题】:经春久雨未尝寻芳舟次黎驿始见桃李红白成阵爱而有题
-
就道士问周易参同契王昌龄①仙人骑白鹿,发短耳何长。时余采菖蒲,忽见嵩之阳。稽首求丹经②,乃出怀中方。披读了不悟,归来问嵇康③。嗟余
-
【4372】南渡北归·离别(岳南著,湖南文艺出版社,71 4万字,2015年8月第1版,68元)16章:[1]浮海说三千弟子;[2]短兵相接;[3]胜利的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