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千家诗全集

注释赏析《泛舟[宋]程颢》诗词意思解释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注释赏析《泛舟[宋]程颢》诗词意思解释

泛舟[宋]程颢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艨艟(méngchōng):古代的大型战船。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向来:以前,过去。

“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理原不足以碍诗之妙。

贺裳载酒园诗话

依朱文公文集,这是观书有感的第二首,也是比喻体。水浅了浮不起大船,春水生涨,大船就不费推移,自在中流。“春水”显然是上一首“源头活水”涵养至大的结果。所以,两首意思连接,上一首讲根本的领悟力,这一首讲涵养。根本的领悟力是抽象的,须不断具体化,源源不绝,涵养至于盛大。这就要多读书,多穷理,多学习,所谓“格物致知”,“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到某一天会有个“豁然贯通处”,就是“此日中流自在行”的景象了。如果说根本的领悟力是抽象的种子,那么读书穷理就是具体生长的过程,最后的“豁然贯通”便是果实了,因此读书是不能轻视的。简单地说,观书有感两首,前一首讲思考,后一首讲学习。综合起来,就是孔子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img82

猜你喜欢
  • 《二红饭》原文|翻译|赏析

    宋·苏轼今年东坡收大麦二十余石2,卖之价甚贱,而粳米适尽,乃课奴婢舂以为饭3,嚼之啧

  • 名画《踏歌图》赏析

    踏歌图 南宋·马远作 绢本水墨 纵一九二.五厘米 横一一一厘米 藏故宫博物院 《踏歌图》的构图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中间以云气相隔。上部危峰挺立、楼阁掩映,城廓隐约可见,分明是帝王城畿景色。下部为近景,

  • 《秋风辞赏析》

    诗开篇写道:“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阵阵秋风卸白云而飞,岸边的树木已不复葱郁,然而纷纷飘坠的金色的落叶,为秋日渲染了一副斑斓的背景。大雁苍鸣,缓缓掠过樯桅……短短两句,清远流丽。   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三:“秋风百代情

  •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出处】唐李白《 渡荆门送别 》 【译注】我从远处渡过了荆门山,来到楚国境内漫游。 【全诗】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 《史记·“飞将军”李广》全文、翻译和鉴赏

    《史记·“飞将军”李广》是李广的传记,讲述了他在战场上的英勇事迹。这篇文章通过诗词网上的翻译和鉴赏,对全文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文章语句通顺,符合原意,字数控制在了150-200个字符范围内。

  • 古代诗歌之岑参《山房春事二首》全译、翻译和译文

    岑参《山房春事二首》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1 。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2 。 【注释】 1.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筑,故址在今河南商丘县东。一名兔园,又称梁苑。园中有百灵山、落

  •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出处】唐.邱为《 寻西山隐者不遇 》 【意思】 草色刚受过一场雨的清洗, 松声传入打破了晚窗

  • 杜牧《春思》全诗赏析

    岂君心的的,嗟我泪涓涓。绵羽啼来久,锦鳞书未传。兽炉凝冷焰,罗幕蔽晴烟。自是求佳梦,何须讶昼眠?

  • 什么是列锦?

    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 妙的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象,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 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例如邵康节《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

  • 《花的世界》鉴赏

    作者: 宋生贵

相关栏目: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先秦诗歌
  • 元明清诗词
  • 汉魏六朝诗
  • 千家诗全集
  • 白渔诗集
  • 经典古诗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