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诗《苏轼·题西林壁》题解与鉴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1],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解]
西林,指庐山北麓的乾明寺。这首诗是诗人游庐山时所作。千姿百态的庐山,从不同方位、不同高度和不同距离观察,结果各不相同,由此悟出了“旁观者清”的道理。
[注释]
[1]庐山:又名匡山、匡庐,相传殷周时有匡姓兄弟结庐隐居于此,因而得名。
-
曹植《野田黄雀行》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 2 ,结交何须多 3 !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4 。罗家见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 5 ,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 6 ,来下谢少年。
-
日色弄晴川,时时锦鳞跃。轻飞若下韝,岂畏风滩恶。人归晚渚静,独傍渔舟落。
-
【名句】贪欲者,众恶之本;寡欲者,众善之基 语出明代王廷相《慎言·见闻篇》。贪得无厌,这是一切罪恶的本原;少所企求,这是一切善端的根基。说明人必须清心寡欲。
-
诗描绘出禹庙凄清荒凉的景色,歌颂了大禹不畏艰险为民造福的精神,含蓄地讽刺了当时社会凋敝不堪的现实,希望统治者能重整山河,实现国泰民安。
-
解释: ①、寻:访问。胡隐(yǐn)君:一位姓胡的隐士(封建社会,称不做官而隐居在山林里的人为隐士)。 ②、这前两句说:一路上渡过了一道水又一道水,河边路旁长满了看也看不尽的鲜花。 ③、君:指姓胡的隐士。这后两句说:因为一路上春
-
名言: 民之从事, 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 则无败事。 注释: 几: 差不多, 快要。 句意: 人们所做的事, 常常在快成功时失败。如果结束时的慎重能象开始时那样, 就不会把事情搞坏。 出处: 《
-
【注释】:这首词的小题,曾慥《乐府雅词》作 :“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客较胜相先。将领岳德,弓强二石五斗,连发三中的,观者尽惊。因作此词示坐客 。前一夕大风,是日始寒。”以此参验词意 ,知为九月十五日西园习射,有感于“ 当筵
-
蔡肇 鸿雁归时水拍天,平冈老木尚寒烟。 付君余地安渔艇,乞我寒江听雨眠。 蔡肇(?—1119),宋代诗人。字天启,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元丰二年(1079)进士。徽宗朝,历官户部、吏部员外郎,兼修国
-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1],芭蕉分绿与窗纱[2]。 日长睡起无情思[3],闲看儿童捉柳花。 [题解] 本题共
-
北山 作者: 窦春蕾 【本书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