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徵舆《小重山·春流半绕凤凰台》南明倾覆怀古词作
小重山宋徵舆 春流半绕凤凰台,十年花月夜,泛金杯。 玉箫呜咽画船开。清风起,移棹上秦淮。 客梦五更回,清砧迎塞雁,渡江来。 景阳宫井断苍苔。无人处,秋雨落宫槐。
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是在南京(古金陵)。首句的“凤凰台”,在南京南面,相传刘宋时,有三只凤凰翔集山间,文彩五色,鸣声谐和,时人起台于山,名之曰凤凰台。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歇拍的“秦淮”,即秦淮河,西经南京城中,北入长江,为历代游赏佳处。下片的“景阳宫井”,又名胭脂井,为南朝陈景阳宫之井,故址在南京玄武湖畔。祯明三年(589),隋兵南渡攻占台城(南京鸡鸣山南乾河沿北,为晋宋各朝中央政府和宫殿所在地),陈后主与宠妃张丽华等藏身此井,至夜,终为隋兵所执,后人因称之为辱井。明乎这些地名及相关典故,我们就知道此词属于怀古一类作品。但细品全词,便可明白其意又不纯为怀古。词的上片,基本是叙事。首句说春江流水在凤凰台畔迤逦而去,二、三句则谓十年来花影月色下他都在斟金杯畅饮美酒,四至五句说游玩的画船上,箫声幽幽传出,当清风徐徐吹起时,画船驶入秦淮河。这里显然是自述十年来的经历。十年来,词人可谓饱览了这座古城的风光,体验了它的种种风流。不论是美好的花、月、夜,还是那精致的酒杯、华丽的游船,无不给人六朝繁华的印象;而汩汩流淌的春流,呜咽如泣的玉箫,还有那曾经被胭脂染红过的秦淮水,又将这繁华归于凄艳哀丽,使之具有一种悲美,也使词中所展现的风流游赏失却应有的轻快和流丽,仿佛有不得已、不得意的苦衷在内。
下片以写秋景为主。“清砧”,是对捶衣石的美称,词中指捣衣声。秋风来临,家家户户都在准备寒衣。“塞雁”,谓北方边地的大雁。秋天到了,塞雁便渡江南飞。“断苍苔”之“断”,有残存、残留之义。“宫槐”,宫中的槐树。盖周时宫廷外栽有三槐,三公朝天子时,面向三槐而立,后世遂奉为故实,相沿于宫中植槐。砧声与雁声是秋声中易于感人心者,也是富有代表性的声音,元代萨都剌题扬州驿诗云“寒砧万户月如水,塞雁一声霜满天”,此词则用一“迎”字,将二者沟通起来,赋予砧与雁以灵性。“景阳宫井”一句,属于视觉意象。所谓“景阳寒井人难到,长乐晨钟晓自知”(温庭筠题望苑驿),这废弃的宫井,因长年无人探视,变得极其荒凉,只剩下苍苔如茵了。“无人处”云云,又作用于人的听觉,秋雨滴落在宫槐之上,四周无人,那情境同样是很寂寞很难耐的。而首句的似陈述、似抒情,实际是渲染夜深更静、客梦刚醒时那种凄苦、寂寞的情感状态,虽属心理活动,仍具有一定的可视性。
通观全词,上片以春天为背景,下片以秋景为主,各句的意象在时间上并不具有连贯性。词人选取最能代表作者十年客居生涯的典型事件,以及最能反映这十年间深刻感受的典型意象,大致按春、秋二季加以组合,从而在同类事件的追叙中,产生出令当事者感到乏味、无聊的“味外之味”;在类似意象的叠加中,累积着他的孤独和寂寞。尽管如此,春与秋毕竟相连,又能代表四季或一年,词中写了二者,等于写了一年;写了一年,而年年如此,又等于写了十年,这是很巧妙的。更妙的是,上片的“清风”,不具明确季节属性,故章法上实有承上启下之效,而一个“移”字,不独使词笔“腾”上“挪”下,也将作者由春季一下子“移”进秋季,将我们由事件“移”入感受、意象之中。再者,若从深处探究,上片的欢乐,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弊病,下片的悲慨则影射南明小朝廷的倾覆之悲,而前者是因,后者是果,前后相依而相对,正是作为怀古词所应有的意蕴。
-
钟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 (1) ,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 (2) 、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 (3) 、如琅玕 (4) 、如绿沉瓜 (5) ,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 (6)
-
李白--《长门怨二首》 【内容】 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 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 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
[南北朝]江淹岁暮怀感伤,中夕弄清琴。戾戾曙风急,团团明月阴。孤云出北山,宿鸟惊东林
-
【原题】:久不雨里河舟不可行戚桥平氏小舫在东壩予介绍假之行
-
名言: 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 注释: 耻: 以……为耻。见: 被。 句意: 君子以不修身为可耻, 而不以被人污辱为可耻; 以不讲信用为可耻, 而不以不被人相信为可耻。 出处: 《
-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出处】唐李白《 登太白峰 》。 【意思】我愿乘那清风而去,飞行于那浮云之间。举起手就可以接近月亮,向前飞行似乎已无山峦阻碍。 【全诗】 《登
-
安心守玄牝,闭眼觅《黄庭》。问疾来三士,浇愁有半瓶。风权时落蕊,病鹤不梳翎。樽空我归去,山月照君醒。 作品赏析原题:二月八日与黄焘僧昙颖过逍遥堂何道士宗一问疾
-
赵抃《题杜子美书室》 直将骚雅镇浇淫,琼贝千章照古今。 天地不能笼大句,鬼神无处避幽吟。 几逃兵火羁危极,欲厚民生意思深。 茅屋一间遗像在,有谁于世是知音? 【注释】 ①杜子美:即杜甫,字子美。书室:
-
这首诗用乳鸦、明月、梧桐叶,营造出一个清丽意境,通过对秋空、新凉梧桐叶落等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写出了诗人对节令变化的感受。
-
月迹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得满足;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