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元明清诗词

清·施闰章《泊樵舍》感喟时局动荡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清·施闰章《泊樵舍》感喟时局动荡

泊樵舍·施闰章 涨减水逾急,秋阴未夕昏。 乱山成野戍,黄叶自江村。 带雨疏星见,回风绝岸喧。 经过多战舰,茅屋几家存?

这大约是在康熙六年(1667),施闰章正从江西参议任上被裁归乡。“顷年在官,引疾不许”,现在能有“裁归”之机,诗人的心情无疑是舒快的。“官拙长怀遂初赋,敬亭山下梦吾庐”(别湖西父老)——他身未离官,梦魂却早已萦绕在故乡宣城的青山、草庐间了。

但当他来到南昌,却因时局动荡、“江干驻兵”,而迟迟不能发舟。面对着“城上乌啼月,洲前雁带霜”的凄清秋景和“天涯更兵甲”、“羁栖鼓角惊”的黯淡时局,诗人的心境顿又变得苍凉、沉重了。泊樵舍便正是他带着这种心境,在归乡途中夜泊的感喟之作。樵舍,谓打柴人家。

一杆孤独的帆影,在阴郁的秋空下飞驶。这时正当潮落(“涨减”),浩荡的江流挟裹着滚滚的浪波,愈加见得汹汹湍急起来。倘若是在晴日,则船浮碧流、帆飞青缈,展开在诗人眼际的,该是当年王勃领略过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绚丽晚景了。但诗人此刻置身的,却是阴沉沉的雨秋,还不到傍晚时分,天色就已一片昏暗。此诗起笔“涨减水愈急,秋阴未夕昏”,正以黯淡的色彩,给全诗笼罩了一重拂不去的愁思。它似乎预示着,诗人的这次途中夜泊,决非如他所想像的那般舒快。

当诗人在薄暮的阴郁中放目江岸时,这愁思便因萧条的岸景,而变得更其惨淡、苍凉了。“乱山成野戍”,展出的是岸上的连绵山影。它本该如辛弃疾贺新郎所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此”的;而今却成了驻守江岸的清兵“野戍”之地!旗旌处处、剑戟森森,简直把山野搅得一片凌乱了。句中以一个“乱”字状貌岸山,正隐隐传达着诗人目击中的这种震愕之感。“黄叶自江村”,则是在“乱山”映衬下的江岸近景。那江边的小村,本来也该有“平冈细草鸣黄犊”、“青旗沽酒有人家”式的宁和欣悦之境的,现在却一片死寂,见不到几处炊烟,只有疏落的杂树和风吹瑟瑟的黄叶,在勉强标志着这里曾是一个村落。这句中一个“自”字,读者须作耐心的咀嚼,须品出其中的深义:衰黄的树叶能自成一村,可见这江村中,竟没有比黄叶更具生气的象征了!

时间就这样在暮色中延续,诗人却还久久地伫立船头沉思。忽然听到细微的淅沥之声,原来已下起了稀疏的雨。举首仰天,沉沉夜空还剩下几颗暗淡的星,仍在迷蒙中幽幽闪烁。它似乎在诗人黯然的心上,投进了几丝希冀和亮色。这大约就是“带雨疏星见”,所带给诗人的缈茫感觉吧?可惜江上的风,却又猛烈刮起,向着高高的江岸撞去,终又逆折而回,发出一片凄厉的喧鸣。这打破幽寂的喧声,无疑也惊醒了诗人的凝思,把他从悠远的仰望中,拉回到凄苦的现实。风声呜咽,诗人的心也经不住哀哀欲泣了!

施闰章是位颇关注民生疾苦的清吏。他在驻守临江时,曾为地方办了不少好事,致被百姓呼为“施佛子”。“及奉裁东去,父老夹道焚香,泣送数十里”,竟也使诗人“泫然”流涕而“不能禁”(见别湖西父老注)。而今,当他夜泊樵舍,亲眼目睹沿江一带的民生凋敝景象时,又怎能不感到深切的哀愤?这一路船行所经之处,只见官家“剿乱”的幢幢舰影,无辜的百姓则屡遭劫难,更有“几家”茅屋得以在战火下幸存?——这便是诗之结句所发出的诘问和慨叹。它交融在雨声淅沥的秋夜,绝岸“回风”的喧鸣之中,听来更显得凄怆、哀凉……

诗人善于造境。此诗所描摹的,几乎都是夜泊所见之景,而绝少诗人情感的直接抒写。然而,阴郁的秋夕,湍急的江流,与“乱山”、“黄叶”、苦“雨”、凄“风”的交织相汇,又无处不浸染着诗人那黯然神伤的情感色彩。这情感本来很容易引向一般的客旅孤清之思,但诗人却在关键处着以“野戍”、“战舰”之语,便揭出了凄凉岸景与动乱时局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将情感内涵,升华为远比一般的客旅之思深沉广大的忧时悯乱之慨了。

猜你喜欢
  • 韦应物《答端》全诗赏析

    郊园夏雨歇,闲院绿阴生。职事方无效,幽赏独违情。物色坐如见,离抱怅多盈。况感夕凉气,闻此乱蝉鸣。

  • 《马氏文通》

    《马氏文通》 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原名《文通》。马建中著。马建中(1845~1900),字眉叔,江苏丹徒人,语法学家,精通拉丁语、英语、法语和古代汉语,兼通自然科学。他在《文通》后序中谈到,

  • 苏轼《书李伯时山庄图后》原文、鉴赏、赏析和解读

    或曰:龙眠居士作《山庄图》,使后来入山者信足而行,自得道路,如见所梦,如悟前世;见山中泉石草木,不问而知其名;遇山中渔樵隐逸,不名而识其人。此岂强记不忘者乎? 曰:非也。画日者常疑饼,非忘日也。醉中不

  • 不尊无功, 不官无德, 不诛无罪。

    名言: 不尊无功, 不官无德, 不诛无罪。 注释: 官: 使……做官。 句意: 不尊崇没有功劳的人, 不任用没有才德的人, 不诛杀没有罪行的人。 出处: 汉· 韩婴《韩诗外传· 卷三第四章》

  •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六)》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李贺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这首诗主要是感喟怀才而见弃、诗文无用之悲。 “寻章摘句老雕虫”,是用汉代扬雄之典,结合自己读书写作的实际,来描绘自己的勤苦。西

  • 王维《济上四贤咏·成文学》全诗赏析

    宝剑千金装,登君白玉堂。身为平原客,家有邯郸娼。使气公卿坐,论心游侠常中年不得意,谢病客游梁。

  • 《高力士脱靴 李白 李隆基》原文、出处、述要和作者资料

    李白名播海内,玄宗于便殿召见。神气高朗,轩轩然若霞举。上不觉亡万乘之尊,因命纳履。白遂展足与高力士,曰:“去靴。”力士失势,遽为脱之。及出,上指白谓力士曰:“此人固穷相。”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

  • 《容斋随笔·李林甫秦桧》译文与赏析

    李林甫秦桧李林甫 秦桧 【原文】 李林甫[1]为宰相,妒贤嫉能,以裴耀卿、张九龄在己上,以李适之争权,设诡计去之。若其所引用,如

  • 《诗经》-《芣苢》原文||鉴赏|意境解读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 薄言 之。 《芣苢》是《诗经·周南》中的一篇。《周南》为十五国风之一,即南国之

  • 白居易《览卢子蒙侍御旧诗因赠》诗意|阅读答案

    早闻元九咏君诗,恨与卢君相识迟。今日逢君开旧卷,卷中多道赠微之。相看掩泪情难说,别有伤心事岂知。闻道咸阳坟上树,已抽三丈白杨枝。这

相关栏目: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先秦诗歌
  • 元明清诗词
  • 汉魏六朝诗
  • 千家诗全集
  • 白渔诗集
  • 经典古诗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