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二首)》抒写寂寞抑郁心情的小诗
癸巳除夕偶成(二首)·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其二 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 汝辈何知吾自悔,枉抛心力作诗人。
癸巳即乾隆三十八年(1773),诗人二十五岁。这一年岁末,他从安徽归家。除夕之夜,瞻前顾后,不觉忧从中来,诗思扰人,便以“偶成”命题,写成了这两首抒写寂寞抑郁心情的小诗。
前一首,写自己站在桥上看星。他看星星,不是为了欣赏夜景,而是由于内心忧思郁结,对着星星出神。首句写环境气氛,“千家笑语”是诗人周围的现实情景,“漏迟迟”是说其时已经夜深。“漏”,古代的计时器漏壶的简称,这里指代时间。从第二句开始说自身。先说心情:“忧患潜从物外知”。“物外”,世外,超脱于围绕自己的现实环境,如眼前的千家笑语,自身的家事之累,等等。由于对环境保持距离,才得以摆脱世俗的种种具体考虑,才能对现实与人生的根本问题进行客观而全面的冷静思索,“忧患”便是冷静思索以后的感悟。“忧患”什么,诗人并不明白说出。从诗人所处的时代及其经历来看,几年来,他的足迹及于大江南北数省,这一年除夕返家以前,还到过庐州、泗州、徽州、杭州等地,所见盛世疮痍的种种景象,难免会在他内心深处积累起愈来愈深重的隐忧。诗人多次应试,连连失意,身体又虚弱多病,怀才不遇的事实与将不久于人世的预感,又进一步增强了他思想感情中的伤感成分。“忧患”于冥默之中悄然呈现,既深且广,诗人无法摆脱,又不知如何是好,便独自一人到市桥之上,长久呆立,凝视天上的一颗亮星。后两句是诗人所作的一幅自画像,借景传情,显示的是深陷于忧患之中的诗人的情状。洪亮吉在北江诗话中称这两句为“豪语”。诗人忧患若此,何豪之有呢?说是“痴语”,倒很合适。诗人忧患至深,无以自解,唯有悄然呆立,痴望星空而已。末句中的“一星”,指金星,其亮度仅次于日、月。迷信的说法谓金星比常年明亮是祸事将临的征兆。有人即据此解释三四句说:“向来平平阅过,顷吴太令山锡语余:“此诗题癸巳除夕,乾隆三十八年也。其明年有寿张之乱,金星先期骤明,作作有芒角,作者盖深忧之,非流连光景之作也。’余嗟赏其言,以为读古人诗,皆当具此手眼。”(陆继辂合肥学舍札记)其中提到的历史事件,是指乾隆三十九年八月,白莲教首领王伦等人在寿张(旧县名,今分属山东阳谷县与河南范县)等地的起义,一个多月后失败。上述引文旨在说明作者对国事的忧虑,此诗“非流连光景之作”。但认为诗人是由星象而生隐忧,客观上将诗人归入了天人感应论者的行列,抹杀了引起诗人“忧患”的深广的社会内容,是无助于对此诗作正确理解的。“悄立”二句的写法,与唐代诗人元稹的七绝智度师二首相近。该诗第二首中说:“天津桥上无人识,闲凭栏干望落晖。”此二句在好事者伪托的黄巢自题像七绝中曾予袭用。在黄景仁笔下,前两句抒情与后两句写景一气呵成,“悄立”二句与元稹诗相类似,当是意到笔随、客观上形成的近似而不可能是有意的仿效。
后一首,说自己后悔当了诗人。地点不再是市桥之上,而是在家中,其时已经掌灯,儿女与自己正围坐在桌旁。诗人于乾隆三十二年十九岁结婚,至乾隆三十八年写作此诗时生有一女一子,女6岁,子3岁,都还在懵懂无知的年龄。故而当诗人一如往年灯下敲韵,为捕捉诗情沉思默想以至眉头紧蹙时,小儿女辈见了,毫不理解,只是掩口而笑。“窃笑”,显得小儿女似懂非懂,“频”字则又带出诗人“吟呻”费时之久。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不觉悲慨顿生,便用一半责备一半自责的语气倾诉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尔辈何知”,说儿女,对儿女因不理解而窃笑,责备中有宽宥。儿女毕竟太幼小了,怎能从自己热中吟诗的表象中体察到后悔写诗的另一面呢?“吾自悔”,转说自己,自悔不该写诗,故末句说“枉抛心力作诗人”。“抛”字意味着自己作诗化去的精力都白白浪费了,毫无价值。“抛”前加一“枉”字,进一步强调了对白费精力感到的惋惜、痛心。其实,诗人并不是真的后悔写诗。他在杂感中说:“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又在送春三首中说:“此身卑贱无一能,矫吭但欲为新声。”可见,写诗简直成了他的一种本能,只要心有所感,他是无法已于言而不发而为诗的。那么,他为何又要表示“自悔”并沉痛地喊出“枉抛心力作诗人”呢?这也可以从他的诗里找到答案。春城说:“一身尚乞食,所遇犹迍邅。”杂感说:“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尽管诗人名噪一时,但他并不因此而见重于朝廷、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他个人穷困潦倒的处境也并不因此而有所改变。可知“自悔”、“枉抛”,乃是诗人沉痛已极的激愤语,是对埋没人才的黑暗政治的曲折抗议。如果联系“枉抛”句的出处,隐含于其中的这一层意思就更加明显。此句语本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七绝蔡中郎坟。温诗说:“今日爱才非昔日,莫抛心力作词人。”原来诗人之所以后悔写诗作词,是由于当路者不爱惜人才之故。文人之不受重视,自古而然,故杨炯表示“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从军行),李贺伤感地唱出“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南园)。这样看来,诗人在这首诗中喊出的,又不仅仅属于他所处的特定时代,而且也是历史上所有的怀才不遇的文人学士的共同心声。“莫抛心力作词人”与“枉抛心力作诗人”之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原因也正在于此。
以上两首诗,所写时间相同,都在除夕。“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当迈向新年门槛的时候,思前想后,容易感慨万千,故诗人“年年此夕费吟呻”,于癸巳除夕写成了这两首小诗。两诗所写地点,各不相同,一在市桥,诗人悄立,天上有星;一在屋内,儿女围坐,桌上有灯。市桥上,“人不识”,更是此心无人会得;在室内,儿女频频窃笑,也不理解自己的苦闷。真是“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梦李白),诗人几乎要喊出“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曷其人哉”(诗经·小雅·黍离)了!此二诗在艺术表现上的共同特色是言近旨远,二诗均意象鲜明,贴近生活,而又都诗意含蓄,寄情远大,诉说的是对整个现实、人生的忧虑与感愤。钟嵘评阮籍的“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诗品),也正道出了这两首癸巳除夕偶成的神韵。
-
《马屁大观》 这是一本饶有趣味的有关马屁精的古籍资料汇编,李奋起选注,1991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列入《魍魉世界》丛书之一。阿谀奉迎,俗称溜须拍马、拍马屁、拍马或马屁,是寡廉鲜耻之徒为达一己之私利和
-
东渚雨今足,伫闻粳稻香。上天无偏颇,蒲稗各自长。人情见非类,田家戒其荒。功夫竞搰搰,除草置岸旁。谷者命之本,客居安可忘。青春具所务,勤垦免乱常。吴牛力容易,并驱动莫当。丰苗亦已穊,云水照方塘。有生固蔓
-
白马金羁辽海东,罗帷绣被卧春风。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
-
谁家的祖宗也不是从盘古开天地就富了起来的,世界上所有的富贵人家都有穷亲戚。刘姥姥是贾家的穷亲戚的代表。刘姥姥初进荣国府,成了后来人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卡的解说词,内容包括古诗词形式的运动会入场式解说词,古诗词的开场白和结束语,请帮我想一下古诗词朗诵比赛的开场白和结束语还有串词。我们都知道,中华古典诗词是我们祖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她像海一样,蕴积深厚而壮阔波澜;她像山一样,深邃凝重而意境深远。那一
-
【名句】御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 语出《孔子家语·子路初见》。驾驭狂马,不能放下手中的马鞭;使用弓,不能不用正弓的器具。比喻人不能放弃学习。
-
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名言: 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注释: 说(yue): 通“悦”, 喜爱。嗟(jie) 叹: 叹美, 发出叹美之声。 句意: 喜
-
【名句】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注释与译文]词客,擅长文辞的人,这里指东汉末著名诗人陈琳。他先附袁绍,后归曹操,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霸才,称雄之才。怜,羡慕。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如果陈琳灵魂
-
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却忆山中时。人家涧西远。羡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
-
柳宗元在任永州司马期间,陆续写了八篇山水游记,篇篇清丽可人,被称为“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作于元和四年(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