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元明清诗词

彭孙贻《贺新郎·孤愤韩非说》清代词作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彭孙贻《贺新郎·孤愤韩非说》清代词作鉴赏

孤愤韩非说。恨茫茫、乾坤天地,避秦仇葛。江左夷吾谁底是?杨白花飞成雪。笑久矣、吾其被发。咫尺佛狸饮江水,犹寻常、乳燕巢梁月。弹不尽,雍门瑟。 金樽到手休轻别。望滹沱、朔风不起,河冰难合。移得冬青三两树,谁辨六陵余骨?且莫道、先生痴绝。烧取咸阳三月火,也难销、方寸肝肠铁。发上指,眦双裂。 -----彭孙贻

此词抒发遗民的孤愤之怀。词人生活在明清易代之际,王朝鼎革之时,亲见清军入关,神州陆沉,天下大乱自己却无力回天,作为一个有着强烈正统思想的封建文人,对这一历史巨变是很难接受的,所以词中饱含着慷慨激昂的反清情绪,对苟延残喘犹无励精图治之心的南明政权也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其忠愤之怀,刚烈之心,良可嘉赏。

词一上来即用“孤愤”二字,坦陈胸臆,大义凛然。“韩非”,即韩非子,战国时韩国名公子,从学于荀卿,为人口吃,不善道说,而善著书。因见韩弱,发刑名之说以倡其学,孤愤即为其中一篇,史记索隐谓“孤愤,愤孤直不容于时也”。词人这里以韩非自比,抒发其蒿目时艰的郁闷情怀。但是,大厦既倒,国事已不可为,空有一腔孤愤之情,于事无补,只能作怀洁抱素、高尚其志之想。但是,清朝一统寰宇,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想作一避秦之人,犹不可得,惟留“恨”意满怀。“避秦”,用晋陶潜桃花源记所述避秦人居世外桃源之典。“仇葛”,似用晋葛洪事,“仇”音求,意为匹配,此指作伴,因葛洪号抱朴子,常在山中修炼神仙之术,故云。这几句词中,连用“愤”、“恨”两个感情色彩极浓的词,强烈地表达出作者的郁闷与痛苦。

下面“江左”两句,叹国无良臣辅弼,见其迷茫之怀。“江左夷吾”,指东晋丞相王导。东晋南渡立国,王导竭力辅佐,被呼为江左夷吾(管仲字夷吾,曾助齐桓公称霸诸侯)。词人感慨道:想寻如王导那样能戮力王室的大臣,又哪里找得到呢?举目望去,只有满眼杨花如雪片般纷乱飞舞,令人倍添惆怅。“杨白花”即柳絮,古时亦喻薄幸之人,明初高启杨白花诗即云:“杨白花,太轻薄。不向宫中飞,却度江南落。”此处似以“杨白花”喻指南明的佞臣。一问问得突兀,而以不答作答亦出人意料,那杨花漫天飞舞的意象,不正是国运飘摇的象征!词人内心的惆怅凄凉,仿佛也像那雪片般飘飞的杨花一样,在空中舞动不休。

接下来五句,表达对偏安不思进取者的强烈不满。从“江左”及“咫尺佛狸”等语判断,当时南明政权应该还存在,所以词人又将批判的矛头指向那群只图一己之私,胸无恢复大志者。“久矣”二句,用孔子赞管仲之典。论语中,孔子评价管仲的功绩,曾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即没有管仲就亡国灭种的意思。“佛狸”,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字,他在打败南朝宋王玄谟军之后,曾追击至长江北岸的瓜步山,在山上建立行宫。这里以佛狸喻指南侵的清军。词人用被发左衽和佛狸南进之典,说明国家民族正处于危急存亡的关头。与这种危急形势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腐败的南明政权,仍沉酣于莺歌燕舞的逸乐之中。人心的可悲,国势的倾颓,词人只能用无奈的“笑”去面对。所以歇拍处用雍门鼓瑟作结,抒其孤臣孽子的悲愤。“雍门瑟”,用雍门周之典。刘向说苑载:齐人雍门周以琴见孟尝君。孟尝君说:“先生鼓琴亦能令文(孟尝君名)悲乎?”雍门周引琴而鼓,孟尝君为之涕泣增哀,下而就之曰:“先生之鼓琴,令文立若破国亡邑之人也。”词人用此典,无非是想对南明统治者提出忠告,借以激发他们的亡国之忧。

如果说上片重点是抒发作者的悲愤之情的话,那么下片重点则放在了刻画悲愤中的词人形象。过片“金樽”一句,借酒浇愁,乃不胜愁情时的愤激之态。“望滹沱”两句,用汉光武帝渡滹沱河典。后汉书·王霸传载:光武在蓟,为王朗所窘,“及至滹沱河,候吏还白河水流澌,无船,不可济。官属大惧。光武令霸往视之。霸恐惊众,欲且前,阻水,还即诡曰:‘冰坚可度。’官属皆喜”。等到光武等人到河边时,“河冰亦合,乃令霸护度,未毕数骑而冰解”。词人反用此典,说想以长江天堑为御敌之策,像光武渡河那样,人过冰解,是错打了算盘,因为“朔风”不会为无志者而起,失道之人,上天不佑。

无天堑可凭,无江左夷吾可依,有的是内忧,有的是外患,亡国也就成了必然的事。“移得”三句,痛陈亡国之忧,预先为南明政权唱起挽歌。南宋为元所灭,胡僧杨琏真伽盗毁宋帝后诸陵,得义士唐珏等人冒生命危险收殓残骨葬之,上植冬青树以志。词人在南明尚未亡国之时,即用此典,可见其痛心疾首。这里,词人改变语序,将“且莫道”一句后移,既是词调格律的要求,同时,又突出国破陵毁的可悲结局。

此后“烧取”三句,用项羽火烧秦宫室的典故,发出激愤之语。秦末天下大乱,项羽入关之后,焚毁秦宫,大火三月不灭。这本是极端失去理智的野蛮行为,词人却说,纵使像项羽那样一把火把偏安小朝廷的宫殿都烧个精光,也难解心头怒气。如此言语,非寻常书生所能道出,如此言语,亦唯有书生愤极无奈不受理性思维控制能道出。此时的词人“发上指,眦双裂”,俨然赳赳勇士矣。按史记·项羽本纪记刘邦部下将领樊哙在鸿门宴上为救刘邦,“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此即用史记典。一介文弱书生,竟以鸿门宴上樊哙自喻,悲壮之气,扑面而来!这里用发指眦裂之典,亦取梁书·邵陵王纶传:“溥天,率土,忠臣愤慨,比屋罹祸,忠义奋发,无不抱甲负戈,冲冠裂眦”之意,用这样的形象收结全词,曲终犹作遏云之声,有震荡人心之效。

全词慷慨激越,大声鞺鞳,有金石之音,又能以杨花、乳燕之类婉约的意象穿插其间,于急流澎湃之中,见娟秀之景,顿宕作势,给人沉郁浑厚之感,豪壮而不染粗鄙,不失为豪放词中的上乘之作。

猜你喜欢
  • 范仲淹《依韵酬吴春卿二首其一·鹤》全诗鉴赏

    华亭孤立病时身,终日徘徊尚海滨。露掌思高还警夜,芝田音断欲务春。千年灵气何求药,八变奇姿已过人。莫厌在阴犹寡和,九臯非晚见精神。

  • 柳宗元《饮酒》全诗赏析

    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暄。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清阴可自庇,竟夕闻佳言。尽醉无复辞,偃卧有芳荪。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

  • 白居易《亭西墙下伊渠水中置石,激流潺湲成韵,颇有》全诗赏析

    嵌巉嵩石峭,皎洁伊流清。立为远峰势,激作寒玉声。夹岸罗密树,面滩开小亭。忽疑严子濑,流入洛阳城。是时群动息,风静微月明。高枕夜悄悄,满耳秋泠泠。终日临大道,何人知此情。此情苟自惬,亦不要人听。 作品赏

  • 《八声甘州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游苏州灵岩山时所作。开头紧贴“灵岩”之“灵”字,说此山是天上星星坠落而成。“幻”字续写灵岩云树贴天,吴王建宫馆于此的史实。“酸风射眼”转写怀古之情,昭示出吴王之所以败亡的根源。下阕第一句,承上将吴王失败的原因点明,认为范蠡是

  • 李商隐《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全诗赏析

    沦谪千年别帝宸,至今犹谢蕊珠人。但惊茅许同仙籍,不道刘卢是世亲。玉检赐书迷凤篆,金华归驾冷龙鳞。不因杖屦逢周史,徐甲何曾有此身。

  • “鹿之梦”注释、译文和感悟

    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斃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途而咏其事 ① 。 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梦得鹿而

  • “政平而无威则不行,爱而无亲则流”注释、译文和评说

    甚富不可使,甚贫不知耻。水平而不流,无源则遬竭;云平而雨不甚,无委云,雨则遬已;政平而无威则不行,爱而无亲则流。(《管子·侈靡》) 【注释】 遬(sù):同“速”。委云:积云。 【译文】 人太富了会不

  • 怎么上幼儿古诗词(幼儿园可以用什么方法教幼儿古诗)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怎么上幼儿古诗词,内容包括幼儿园可以用什么方法教幼儿古诗,怎么上古诗课幼儿园小班孩子能很好地掌握,怎么用有趣的方法来让幼儿学习古诗。草活动目标:1.学习字词“草”“枯” “火”,并理解古诗内容。2.能根据古诗的节奏与韵律吟诵诗歌。3.根据诗中描写的景象,感受小草坚韧不

  • 《路畔的蔷薇》鉴赏

    作者: 顾圣皓

  • 王昌龄《别李浦之京》全诗赏析

    故园今在灞陵西,江畔逢君醉不迷。小弟邻庄尚渔猎,一封书寄数行啼。

相关栏目: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先秦诗歌
  • 元明清诗词
  • 汉魏六朝诗
  • 千家诗全集
  • 白渔诗集
  • 经典古诗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