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氏《题壁》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题壁
无名氏
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空。
争似满炉煨榾柮,漫腾腾地暖烘烘。
无名氏,作者不详。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上说:“嵩山极峻法堂壁上有一诗曰:‘一团茅草乱蓬蓬……’字画老草。旁有四字:‘勿毁此诗。’此司马公书。柱间大字隶书‘旦、光、颐来’。旦,公兄。颐,程正叔也。壁门题云:‘登山有道,徐行则不困;措足于实地,则不危。’皆公八分书。”可见无名氏为北宋人。
此诗采取了对比的方法,前两句写茅草烧起来火势很大,但很快就熄灭了。首句写一团茅草散乱而蓬松,“乱蓬蓬”将茅草体积大、质地轻的特点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次句中重复运用“蓦地”两字,将茅草燃烧得快、熄灭得也快的特点形容得淋漓尽致。
后两句写树疙瘩火很小,很持久,但是取暖的效果却很好。第三句写炉子里放满了树疙瘩,用微火烧着。“争似”,怎能比得上,可见作者对后者持肯定态度,而且旗帜鲜明。“争似”两字,领起下文,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前后两个部分紧密联系在一起。“煨”,用微火加热。“榾柮”指树疙瘩。末句形容用微火烧树疙瘩的特点与效果,“漫腾腾”与“暖烘烘”使用两个叠词,形成当句对,将其特点与效果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这是一首哲理诗,它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不能大轰大嗡,如果大轰大嗡,一时间可能轰轰烈烈,但是转眼之间就会化为乌有。反之,则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就一定会取得实际效果,并最终获得成功。但是如前所说,自从这首诗加上司马光的批语与题词以后,就被附上了政治含义。司马光借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认为王安石变法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司马光所说有一定道理,但是由于封建士大夫本身的弱点,最后改革派与反对改革派形成了党争,并导致了北宋政权的灭亡。
-
太阳消逝了,星星和月亮,所有的 发光体都不见了。我在黑黝黝的方 盒里,是我在冷冰冰的保险柜中…… 他们说,他躲在那只保险柜中——是自己躲进去的,保险柜的钥匙和号码只有他知道。 一群人围着铁皮保险柜指指
-
已收身向园林下,犹寄名于禄仕间。不锻嵇康弥懒静,无金疏傅更贫闲。支分门内余生计,谢绝朝中旧往还。唯是相君忘未得,时思汉水梦巴山。
-
巷,是城市建筑艺术中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冲淡的图画。 这种巷,常在江南的小城市中,有如古代的少女,躲在僻静的深闺,轻易不肯抛头露面。你要在这种城市里住久了,和它真正成了莫逆,才有机会看见她,接
-
名言: 丈夫生世会儿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注释: 蹀躞(die sie): 走路小心翼翼的样子。垂羽翼: 垂着两手, 此形容人卑缩的样子。 句意: 男子汉大丈夫在世上能活多长时间, 怎么能够处处小心翼
-
燕歌行·秋风萧瑟曹丕【原文】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1]。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2]?
-
[元]元好问 马蹄一蹴荆门空,鼓声怒与江流东。 曹瞒老去不解事,误认孙郎作阿琮。 孙郎矫矫人中龙,顾盼叱咤生云风。 疾雷破山出大火,旗帜北卷天为红。 至今图画见赤壁,仿佛烧掠留余踪。 令人长忆眉山公,
-
【4887】国家安全知识百问(本书编写组,人民出版社,4万字,2020年4月第1版,20元)△这本书分为全面领会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重点领域国
-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作品赏析【注释】:北阙:阙是宫门前的望楼,因宫殿都是坐北朝南的,北阙便泛指皇帝的宫殿。【简析】:据《新
-
蒹葭 作者: 董笔正 【本书体例】
-
古文·愚溪诗序 柳宗元灌水之阳(1),有溪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