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祐《竹楼》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竹楼
李嘉祐
傲吏身闲笑五侯,西江取竹起高楼。
南风不用蒲葵扇,纱帽闲眠对水鸥。
李嘉祐(约719—约781),字从一,赵州(今河北石家庄赵县)人。唐玄宗天宝七载(748)举进士,历官秘书省正字、监察御史。肃宗至德元载(756)贬鄱阳令,历任台州(今浙江台州)刺史、袁州(今江西宜春袁州)刺史,罢任后侨居苏州。高仲武中兴间气集称其“振藻天朝,大收芳誉。中兴高流,与钱(起)、郎(士元)别为一体,往往涉于齐梁,绮靡婉丽,盖吴均、何逊之敌也”。著有台阁集,全唐诗录其诗二卷,全唐诗续拾补其诗二首。
竹楼原集作寄王舍人竹楼,所以此诗是写王舍人竹楼的,实际上也就是写王舍人的,当然也是为了表达诗人自己的生活情趣。
起句点明王舍人的身份与性格,说他是个无权无势的闲散小官,却看不起达官贵人。“傲吏”,恃才傲物的官吏。战国时期的庄子,曾在蒙(今河南商丘)做过漆园小吏,楚威王欲拜他为相,被他拒绝了。后世遂称他为傲吏,如晋郭璞游仙诗说:“漆园有傲吏。”这里将王舍人比喻成庄子。“五侯”的典故,本卷寒食诗已作解释。
后三句具体写王舍人的所作所为。次句写他就地取材,用极其便宜的竹子建了座高高的竹楼,可见他的闲情逸趣,与众不同。后两句写他建竹楼的目的就是为了休闲。第三句写他待在竹楼上不用摇动蒲扇就可以享受清风,“蒲葵扇”是一种与羽扇、纨扇比起来要普通得多的扇子,使用这种扇子,可见王舍人的生活非常简朴。末句写他闲躺在竹楼上就可欣赏到飞来飞去的鸥鸟。“纱帽”指在家中戴的一种可以防止头发散乱又透气的简便帽子,如白居易夏日作说:“葛衣疏且单,纱帽轻复宽。一衣与一帽,可以过炎天。”“对水鸥”也暗用了列子·黄帝篇鸥鸟忘机的典故,表明王舍人超尘脱俗,忘身物外,不以世事为怀。
这首诗运用了一些典故,对丰富诗歌的内涵、深化诗歌的主题,具有明显的作用。我们在读诗时注意查考相关典故,会加深我们对诗歌的理解。此外,这首诗在结构上也颇具特色。
-
【原题】:市人有弄虎者儿辈请观饲以豚蹄睹其攫噬戏作四绝句
-
关中自汧、雍以东至河、华 [5] ,膏壤沃野千里 [6] ,自虞夏之贡以为上田 [7] ,而公刘适邠 [8] ,大王、王季在岐 [9] ,文王作丰 [10] ,武王治镐 [11] ,故其民犹有先王之遗
-
山坡羊·燕城述怀 刘致 云山有意。轩裳无计。 被西风吹断功名泪。 去来兮。便休提。 青山尽解招人醉。 得失到头皆物理。 得。他命里。 失。咱命
-
【原题】:抚州崇仁县玉清观道士黄石老工古篆以他公父书来问字
-
【题 解】本文选自《列子·汤问》。《汤问》篇开头写殷汤和他的大夫夏革的对话,首句是
-
楼钥《小溪道中二绝(其一)》 簇簇苍山隐夕晖,遥看野雁著行归。 ① 久之不动方知是,一搭碎云寒不飞。 ② 【注释】 ①簇(cu 促)簇:丛聚貌。②一搭(da 答):一块。 【译文】 青山簇拥隐去了夕阳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如果开展古诗词教学,内容包括如何有效开展古诗文教学,如何进行古诗词教学,浅谈如何进行古诗词教学。原发布者:龙源期刊网古诗词是世界文化瑰宝,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她那精炼的篇幅中无不闪烁着古人智慧、情感、哲理和对人生的渴望。在诗文
-
这篇序不同于一般的书序,在哀悼25年间去世的友人时,重点是苏、梅、尹、江四人,字里行间充满浓厚的悲叹之情。在形式上由喜而叹,由叹而悲,一步一步揭示悲叹的缘由,最后落笔在江邻几的文集上,叙事和抒情巧妙结合,纵横有度。
-
【名句】治其本 ① ,朝令而夕从;救其末 ② ,百世不改也。 【注释】①本:根本。②末:细枝末叶。 【释义】从根本上进行治理,政令将会很迅速得到执行;只从细枝末叶进行治理,经过一百代也不能有所改变。
-
典源出处 宋赵令畴《侯鲭录》:真宗东封,访天下隐者,得杞人杨朴,能为诗,召对,自言不能。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朴言:独臣妻有诗一首云:更休落魄贪杯酒,亦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