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非熊《斜谷邮亭玩海棠花》咏海棠诗赏析
海棠·斜谷邮亭玩海棠花咏海棠诗鉴赏
顾非熊
忽识海棠花,令人只叹嗟。
艳繁惟共笑,香近试堪夸。
驻骑忘山险,持杯任日斜。
何川是多处,应绕羽人家。
顾非熊,唐代诗人。顾况之子。其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开成初年在世。顾非熊少小聪明,一览成诵。虽然如此,却困举场三十年,穆宗长庆中登进士第。做过盱眙尉。顾“不乐奉迎,更厌鞭挞”,所以,后来弃官隐居茅山。
从这首诗的整个格调看,大概是诗人过隐居生活时所写。标题“斜谷邮亭玩海棠花”中一个“玩”字便活脱出诗人心境的闲适与安逸。正因为心境的闲适与安逸,因此,“玩”得仔细,“玩”得尽兴。
首二句是说,在斜谷邮亭,诗人忽然间看到了海棠花,首先是心有所动,便情不自禁地为之赞叹。接着,是仔细观赏。第三、四句,写诗人看到海棠花色艳花繁感到十分赏心悦目,他想,凡是见到这样艳丽繁富的花朵的人都会喜欢。艳繁,形容花艳丽而繁富。海棠花的特点是“有艳无香”,诗人在观赏之际意识到了这一点,但诗人并没有直接写海棠花的这一“缺点”,而仍然是以赞扬的笔调写道:“香近试堪夸”。意思是说,如果海棠花能够香气袭人,那大概会更令人夸赞。可见,诗人对海棠花的偏爱。岂止是偏爱! 第五、六两句诗中继续写道,下马观花全然忘却了山路的险峻,花前把酒任凭夕阳西下。诗人迷恋海棠花已经到了如痴如醉,乐不思归,乐而忘归的地步了。斜谷邮亭旁的海棠花似乎还不够诗人欣赏,因此,诗人在诗的末尾两句猜想,哪里是海棠花最多的地方呢?大概应围绕着道士的居处去寻它。羽人,是指神话中的飞仙。旧时称道人为羽人。
说不定诗人以后又寻访多少海棠花呢!
事实上,道士居处海棠花也不一定就多,诗人之所以一下子会联想到道士居处恐怕是和他本人过着隐居生活有关吧。
这首诗在写法上犹如剥笋,层层递进。面对斜谷邮亭旁的海棠花先是“叹嗟”,继之是“观赏”,由“观赏”到“入迷”,最后是决心“再寻”。诗中,海棠花姿可见,诗人心情可感,不知不觉的,我们也被带到斜谷邮亭旁,同诗人共赏海棠花。
-
西州彼此意何如,官职蹉跎岁欲除。浮石潭边停五马,望涛楼上得双鱼。万言旧手才难敌,五字新题思有余。贫薄诗家无好物,反投桃李报琼琚。
-
此诗抒发了作者蒙冤受屈后的孤栖之苦、愤懑之情和对妻子的深沉怀念。 首联写夜深难眠,以景写情。“疏星耿耿”,明写星光幽冷,暗写狱中对月。月明星稀疏星耿耿,只有几颗晶亮的星星发着清光,只有对月时才可见。但诗人没有直接写对月,这主要是为
-
僧房药树依寒井,井有香泉树有灵。翠黛叶生笼石甃,殷红子熟照铜瓶。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新成瑞犬形。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
-
王之涣(688-742),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郡(今山西新绛县)。曾任冀州衡水主簿,不久被诬罢职,遂漫游北方,到过边塞。闲居十五年后,复出任文安县尉,唐玄宗天宝元年卒于官舍。 王之
-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出处】唐韩翃《 寒食 》。 【意思】春日的长安城,处处是柳絮飞花,时逢寒食,宫中柔柳轻扬,随风拂荡夭斜。日暮时分,汉宫所赐蜡
-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韦应物(737—约789),长安人,早年曾
-
【原题】:溪亭春日二首借屋三间俯近郊,溪流如练绕兰皋。聊同彭泽归栽菊,肯向玄都问种桃。别久心情浑漫浪,相看须发转萧骚。只因旧学荒尤甚,政藉谈余为栉薅。
-
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咏水仙诗赏析
《水仙·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咏水仙诗鉴赏
-
北风 作者: 张天善戎耀文 【本书体例】
-
宋词典故·微之 【出典】 《旧唐书》卷一六六《元稹传》:“元稹字微之,河南人。……九岁能属文,十五两经擢第。二十四调判入第四等,授秘书省校书郎。二十八应制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登第者十八人,稹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