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慎行《大小米滩》纪游诗
大小米滩·查慎行 掀波成山石作底,风平石出波㳽㳽。 秋天一碧雨新洗,大滩小滩如撒米。
大小米滩,是福建闽江上游建溪中的滩名,它(毋宁说“它们”)为何会得了这个古怪的名字呢?查慎行这首作于康熙三十七年的纪游诗,就以精致的笔法回答了这个问题。
“掀波成山石作底,”谁在“掀波”呢?当然是风。这建溪上的风,来时势头好大,直把波浪掀到溪面上,好似溪上叠起了小山,而在溪面上的“石”——也就是大小米滩,倒成了这“波山”的底座:这风这波,实在骇人。不过,“风平石出波弥弥”,风来得疾,去得也快,转眼风平了,波也变得“㳽㳽”(水盛貌)了——满满盈盈,不再“掀”上扑下了;于是,滩石也算喘过了气,从波中露出头来,不再充当底座的委屈角色了。
这,确是难得一见的奇观,可是与石滩的得名,似乎没什么关系吧?诗人或许也猜到了有的读者会有如此心思,便再补了一笔“秋天一碧雨新洗”。原来,伴着刚才的一场疾风,还有一阵骤雨,一齐降临到建溪上;这溪水的满满盈盈,不正是雨水添加进来的缘故么?况且,这场雨还刚过去,那一碧如洗的秋空,不正是在证明雨的“新”过、天的“新”洗么?既是如此,雨水加上溪水,这建溪的溪面该抬高多少?这石滩又能露得多高?“大滩小滩如撤米”,在秋空下、新雨后,诗人举目眺看那一片片溪水中微微露头的石滩,不禁恍然大悟:这些白花花的大滩、小滩,不正像哪位仙子的素手,在绿波上撒出的一把米粒么?看那些大大小小的“白米”,在新碧的天空衬托下,倒是个个都耀眼、处处都皓洁,挺精神的。看来,“大小米滩”的得名,就该源出于此。诗人此时,或许感到不胜的欣慰和侥幸:要不是自己刚巧逢上这场风雨、这次溪涨,石滩也不会变小,自己饶是聪明绝顶,也猜不透“大小米滩”的来历。
“大小米滩”的得名缘由,经过了前三句的曲曲波折、层层铺垫,终于揭开了。诗人并不是在卖关子,他这一路写来,也正写出了他由观察而会悟的心理过程,至于他把结论放在最后,大概也是因为这个结论颇为难得可珍的原故——若不是风、石、波、雨四美皆具,这“大滩小滩如撒米”的奇景,还真不容易撞见呢。
-
大多时候,我们不顾及时间的快慢,时间却一刻也没有停止向前行进。愣神的当儿,闲聊的空闲,哪怕你的目光一直在凝注着时光的秒针,那生命的
-
李渔:芙蕖 李渔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则谓非草本不得
-
竹寺初晴日,花塘欲晓春。野猿疑弄客,山鸟似呼人。酒懒倾金液,茶新碾玉尘。可怜幽静地,堪寄老慵身。 作品赏析观棋:一作宫棋。
-
相国尹京兆,政成人不欺。甘露降府庭,上天表无私。非无他人家,岂少群木枝。被兹甘棠树,美掩召伯诗。团团甜如蜜,皛皛凝若脂。千柯玉光碎,万叶珠颗垂。昆仑何时来,庆云相逐飞。魏宫铜盘贮,汉帝金掌持。王泽布人
-
采莲曲 王勃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 桂櫂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 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 相思苦,佳期不可驻; 塞外征夫犹未
-
渔舟何招招,浮在武陵水。拖纶掷饵信流去,误入桃源行数里。清源寻尽花绵绵,踏花觅径至洞前。洞门苍黑烟雾生,暗行数步逢虚明。俗人毛骨惊仙子,争来致词何至此。须臾皆破冰雪颜,笑言委曲问人间。因嗟隐身来种玉,
-
张榘《念奴娇》张 榘 张 榘 三闾何在 ① ,把离骚细读,几番击节 ② 。蓠蕙椒兰纷江渚 ③ ,较以艾萧终别 ④ 。清浊同流,醉醒一梦,此恨谁能说。忠魂耿耿 ⑤ ,只凭天辨优劣。 须信千古湘流 ⑥ ,
-
迁客就一醉,主人空金罍。江湖青山底,欲去仍裴回。郭侯未相识,策马伊川来。把手相劝勉,不应老尘埃。孟阳逢山旧,仙馆留清才。日晚劝趣别,风长云逐开。幸随板舆远,负谴何忧哉。唯有仗忠信,音书报云雷。
-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 不能行之。忠孝无闻, 仁义不足; 加以断一条讼, 不必得其理; 宰千户县, 不必理其民; 问其造屋, 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 问其为田, 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 讽咏辞赋
名言: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 不能行之。忠孝无闻, 仁义不足; 加以断一条讼, 不必得其理; 宰千户县, 不必理其民; 问其造屋, 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 问其为田, 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
-
萧条亭障远,凄惨风尘多。 关门临白狄,城影入黄河。 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 谁言气盖世,晨起帐中歌。 庾信留仕北朝后,常常面对异域风物而起羁旅之叹。但这首诗中所描写的边塞景象,并不一定是即目所见,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