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同龢《台城路·登咸阳原》愁思怨情词作
台城路翁同龢 登咸阳原 冷云颓日咸阳道,莽然更无秋草。 白阁如螺,樊川似带,阅尽兴亡多少。 倚风凭吊,有词客同来,冷吟闲啸。 我自工愁,绿笺悔写旧时稿。 天涯一樽醉倒,渭城春已怨,何况秋杪。 官柳依然,碧柯何在,可许凤凰栖老? 宦游倦了,吹绿鬓婆娑,年来渐缟。 羞对秦川,北流波浩渺。
此词作于咸丰八年(1858),是年秋闱,翁同龢被任为陕西乡试副考官。试毕,旋奉命任陕西学政,视学各县。因车马劳顿,阅卷辛苦,加以足疾频发,更为思归京师。他在身心交瘁的境况下,勉强赴命,西行途中,目睹咸阳古迹,不禁感慨难已,写下了这首台城路。
上片写词人行进在古道上,触目所及的是西北莽原的萧条景象:寒云凝滞,残阳黯淡,草木皆衰颓。冬天降临咸阳原,自然使从小生长在江南水乡的词人倍感苍凉。首二句即以“冷”为底色着笔,定下了全词孤寂萧瑟的感情基调,“咸阳道”既是实写,又是化用李白忆秦娥词“咸阳古道音尘绝”的意境,并非泛泛之笔。放眼远眺,那“如螺”的是被称为鄠县圭峰三峰之一的白阁峰,而白阁之得名就因其“阴森”、“积雪弗融”(见钱谦益注杜甫渼陂西南台);那“似带”的是长安正南秦岭之水樊川,唐杜牧曾留下过“依依故园樊川恨”(柳)的诗句。词人选取咸阳原所见的这两处远景,作为摹写对象,平淡中已寓有深意,即此山此水正是严酷历史的见证。山如螺的比喻最出名的是唐刘禹锡过洞庭“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水如带的比喻最出名的是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但此处“白阁如螺,樊川似带”则予人以沉重之感。下接一句“阅尽兴亡多少”,词由浩茫的空间转向悠长的时间,秦汉晋唐,历代帝王俱成过眼烟云,咸阳陈迹似乎在向词人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沿途的陵墓祠庙,曾引来多少骚人墨客凭吊。据翁同龢在日记中所述,他见到过王士禛、毕沅、林则徐等人的题咏。作为后来人,词人通过亲临咸阳原,真切地体味到一种历史的沉重感,相对于上述词客,翁深感此时此地的自己,尚远不足于与之相匹,王士禛以户部侍郎祭告华山,毕沅以陕西巡抚久驻西安,林则徐遣戍伊犁途经陕西时,早已出任过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三人无论功业、学识、艺文均有建树,只可惜登临过这方山水的先贤们已先翁氏而去,不由得使词人“愁”从中来,顿生“悔写旧时稿”的心绪。词人的“愁”与“悔”受外界特定景物触发,饱含深沉的家国兴亡之感。其“愁”当在年盛而未能大展鸿图,力挽季清颓势;其“悔”或悔辞章之事纯属小道,难以承当经国济世的历史使命。
下片首三句紧承上片,由外而内,由“愁”生“怨”。凭吊毕历史故迹,吟诵完前人题咏,身处“天涯”的词人唯有以酒浇愁,原因就在“秋杪”(秋末)的渭城在词人眼中已充满了万般怨情。渭城本是个送别诗中的伤心地,王维“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曾为多少浪迹天涯的文人倾吐出内心的哀怨,在“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春季尚且如此,更不用说秋冬之时给词人带来的心灵悸动了。词人用翻进一层的手法道出了与共事好友曾祖荫(曾为陕西乡试正考官)别后、只身在陕而又心系帝京的真切感受。咸阳原大道上的柳树还是老样子,而我却不以此为久“留”之地,词人借助杜甫秋兴八首其八“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句,传导出眷怀帝京、寻求君臣相契胜境的迫切心情。词用疑问句式,则表达了对梧无凤栖、贤士远君的深深忧虑。自顾宦游在外,身心已觉疲惫,词人满头乌发,近来渐染霜色,真是“绿鬓愁中改”(吴均和萧洗马子显古意)。但王命在身,唯有继续行进在视学道上,不得不“羞对秦川”(“秦川”,指今秦岭以北关中平原),眼看着滚滚渭河北流而去。渭河水流“波浩渺”,暗寓时光逝去,心力空耗。嗟老伤怀之情,溢于言表。
全词情随景出而显其哀伤,景因情露而愈能动人。词人运用时空迭现,虚实相间之法,使愁思怨情浑然交织于词句中,成为一有机整体。如果说上下片各有所侧重的话,那么上片重心落在家国之恨上,下片则以身世之感结穴。词中用典,也力求切时切地。只是在遣词造句的感情分量上,有稍过之嫌,表现出初登仕途的词人政治心态尚不够成熟。
-
【3522】科学的历程(第二版)(吴国盛著,北京大学出版社,95 6万字,2016年7月第18次印刷,79元)△绪论、1—10卷:①东方:古老文明的源
-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①三湘②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③。 【注释】 ①楚塞:楚国的边界
-
此诗写观看祈雨的感慨。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水浒传》中“赤日炎炎似火烧”那首著名的民歌与此诗在主题、手法上都十分接近,但二者也有所不同。民歌的语言明快泼辣,对比的方式较为直
-
北门 作者: 张天善戎耀文 【本书体例】
-
十月的三秦大地,遍布陇上塬上的柿树林落光了叶子,满枝丫黄澄澄的果实好似万千颗金蛋高高挂起,在秋日暖阳的反射里金光熠熠,装点出一道最
-
故事是人类对历史的一种记忆行为,通过多种故事形式,记忆和传播着一定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它故事通过对过去的事的记忆和讲述,构建着一定社会的文化形态 。 美文:光阴的故事 篇1 平素极是喜欢“光阴”这个词,读来便有一种静水流深的沉缓萦绕于唇齿之间,亦常有沧旧之感跃然心上。 物换星移,花月斗转,时光一去不复返。从晨曦鸟鸣坐至落日余晖,春花秋月,夏雨冬雪,我竟是这样痴迷这光阴的素色。繁华都市的车水马龙也好,幽寂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竞赛背景音乐,内容包括哪一首古诗词适合朗诵比赛配什么背景音乐好,10大古诗词背景音乐,推荐一些古诗朗诵比赛背景歌曲。乡愁,是对家乡的感情和思念,身在他乡的人们,总会在某些时间,想念起家乡和那些关于家乡的故事。以下是沧海推荐的十首适合思乡时听的纯音乐。1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康震品读古诗词微盘,内容包括求推荐一款学古诗词的app,,《康震品李白》中的好词好句好段,在哪里可以下载高中语文和英语作文TXT最好是一系列作文典集跟作。关于描写“爱”的诗词,找到一首当代诗坛名家诗人写的唯美古诗词名篇名言名句之一如下供参考:天遗爱文/李者也高云激荡低云湃,近嶂凝翠远山黛。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高考易出的古诗词,内容包括高考常考的诗句,高考易考到的诗句,高考易考到的诗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渔父)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
-
《渔家傲》是李清照的经典之作,她以渔家人的傲慢态度表达了自我志向的追求。这首词描绘了江南水乡渔家人的生活,展现了他们的豪情和乐天心态。词中充满了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以及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李清照的《渔家傲》是一首优美的词,通过描述渔家人的生活和心态,反映了作者对自由、快乐和追求的向往。在忧愁和困扰中寻找希望与慰藉的主题在词中得到了极好地体现。这首词给人以温暖、舒适的感觉,也引起了读者对于自由生活和追求方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