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绎《春别应令四首·其四》日暮游子寂寞相思诗作
春别应令四首(其四)·萧绎 日暮徙倚渭桥西,正见凉月与云齐。 若使月光无近远,应照离人今夜啼。
汉魏六朝时期,皇太子、诸王的手示称作“令”或“教”。奉和皇太子、诸王的诗文,或奉其命令而作的诗文,都可叫作“应令”或“应教”。萧绎的这四首诗是奉和皇太子萧纲(梁简文帝)的,故此命题。在萧绎作这组诗之前,首先是萧子显写了春别四首,接着就是萧纲作和萧侍中子显春别诗四首。他们三人递相唱和,争新斗妍,这是当时诗歌创作的风气。
“日暮徙倚渭桥西,正见凉月与云齐。”渭桥,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为秦代所建造。暮色苍茫,一个游子在渭桥的西侧辗转徘徊。桥下的浩浩流水,岸边的树木花草,无不使他触景伤情。淹留他乡,羁泊漂零的生活,本已使他感到百无聊赖;而此刻又是“最难消遣是昏黄”的夕阳时分,更令人倍觉黯然!第二句进一步写他在渭桥旁所见到的情景:他忽然抬头,恰好看到一轮皎洁的明月,高高地挂在布满灰云的空中。清凉的月光,正映衬出游子寂寞孤独的悲凉。这月光中蕴含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思呢?于是诗就很自然地过渡到下文。
诗的后两句紧承第二句的“月”字。“若使月光无近远,应照离人今夜啼。”照一般“望月怀远”的写法,提到月亮以后,就应该正面抒发游子的情怀。但是,此处诗人写游子看月时的心理活动,却匠心独运:他由自己的客中情景,设想家中的妻子此时此刻的相思之情。假使空中的月光不管远近、千里共明的话,那么,今夜它也应该照着正在为月圆人不圆而伤心落泪的妻子。就诗的构思而言,本是游子思念妻子,但他却反过来想象妻子今夜一定对着月光在想念自己。这就是所谓从“对面写来”的方法,这种方法较之直言相思之愁苦,更耐人寻味,能大大增强诗的抒情性,将游子的相思之情,表达得更加委婉曲折、真挚深厚。杜甫的名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月夜)也是用的这种艺术手法,“读书破万卷”的诗圣有此构想,或许就是受了萧绎这两句诗的启发吧?
萧绎的春别应令诗四首,连同萧纲、萧子显的唱和之作,都是七言四句结撰成篇的短诗。这在当时,是一种新体诗,基本具备了到唐代盛极一时的七言绝句的雏形。这一点,是上述三人唱和之作在文学史上的一个贡献。
-
树与诗一片叶子依次传递给另一片整个树林就知道了风的消息从脊椎到达头顶的战栗每一次砍伐留下的创口流尽泪水后变成凝视的眼睛被焚烧的
-
【5452】反省与重建:新中国成立后历史人物评价问题的理论考察(高希中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4万字,2017年1月第1版,68元)△4章:[1]
-
风清泉冷竹修修,三伏炎天凉似秋。黄犬引迎骑马客,青衣扶下钓鱼舟。衰容自觉宜闲坐,蹇步谁能更远游。料得此身终老处,只应林下与滩头。
-
[宋]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
-
将军来敏对上官显言:“新人有何功德而夺我荣资与之邪?诸人共憎我,何故如是?”敏年老狂悖,生此怨言。 [2] 昔成都初定,议者以为来敏乱群,先帝以新定之际,故遂含容,无所礼用。 [3] 后刘子初选以为太
-
1961年6月26日晚 亲爱的孩子,六月十八日信(邮戳十九)今晨收到。虽然花了很多钟点,信写得很好。多写几回就会感到更容易更省力。最高兴的是你的民族性格和特征保持得那么完整,居然还不忘记:“一箪食(读
-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 陈寅恪窃查此书,取材谨严,持论精确,允宜列入清华丛书,以贡献于学界。兹将其优点
-
这首《班婕妤》不仅语词清丽,对仗工整,而且用典灵活,意蕴深永,确实显示了作者在诗歌的语言艺术方面的工力。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必背古诗词pdf百度云,内容包括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下载,人教版高中新课标语文必背篇目在哪能下载,要txt格式,古诗词100首带音频下载。赋得春风扇微和 【唐】范传正 暧暧当迟日,微微扇好风。吹摇新叶上,光动浅花中。 澹荡凝清昼,氤氲暧碧空。稍看生绿水,已觉散芳丛。 徙倚情
-
【3700】二十四节气志(宋英杰著,中信出版社,28万字,2017年10月第1版,68元)△①立春:四时之始;②雨水:甘雨时降;③惊蛰:阳和启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