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执信《归舟》回家的思乡之情诗
归舟·赵执信 望齐门外望青州,一室欢声入棹讴。 十幅风帆半城月,最难图画是归舟。
赵执信从二十八岁被削职还乡,到六十四岁退居因园(别墅),这期间是他的漫游时期,除断断续续地家居之外,主要是在外度过的。尤其是苏州,赵执信曾先后五次游历,最后一次竟一连住了四年。长期的漫游、客居生活,很自然地使他在晚年产生了叶落归根的思乡之情。雍正二年四月,赵执信携家人由苏州起身返里,这首诗就描绘了他们登上归舟时的喜悦心情。
“望齐门外望青州”。起首就切入正题,既点明了出发地点,又标出了回归之所。“望齐门”是苏州的东北门,据吴越春秋记载:“吴王为太子波聘齐女。女少思齐,日夜号泣,因乃为病。阖闾(吴王)乃起北门,名曰望齐门,令女往游其上。”作者以望齐门的历史故事来展示自己的思乡之切。“青州”乃作者的家乡山东益都,前后两个“望”字即浓笔重彩地勾画出作者对回归故里的渴望。然而齐女望齐而不得归,作者望青州却是可以实现的愿望,还有什么比久客他乡、一旦回归更令人激动的呢?因此这第一句就为全诗定下了欢快的基调。“一室欢声入棹讴”,就是这种欢快的生动而具体的体现。一家人因踏上归途而欢声笑语不断,而船家的歌声又与此汇成一片,更增添了喜悦的气氛,同时也点明了全家是乘舟而归,回应了标题。“十幅风帆半城月”,是紧承上句,使欢快的心情进一步升华:风帆片片,明月高悬,不仅是一幅极富诗意的优美画面,而且预示着全家此行可以一帆风顺,一路太平。想到这里,作者很自然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最难图画是归舟”。因为图画只能画出眼前的具体景物,却很难画出归舟上人们的喜悦心情。
这首诗只有短短四句,却既有实境描绘,又有想像展示,最后以议论作结,把合家喜归故里的欢乐推向了高潮。尤其是最后一句,不仅点明了主题,而且能以其深遽的美学意蕴令人回味不已。
-
都城车马日喧喧,虽有离歌不惨颜。岂似客亭临临岸,暂留◇酒对青山。天街树绿腾归骑,玉殿霜清缀晓班。莫忘西亭曾醉处,月明风溜响潺潺。
-
别期渐近不堪闻,风雨萧萧已断魂。犹胜相逢不相识,形容变尽语音存。 作品赏析【原题】:子由将赴南都,与余会宿於逍遥堂,作两绝句,读之殆不可为怀,因和其诗以自解。余观子由,自少旷达,天资近道,又得至人养生
-
(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二)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三)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释〕 衿(jīn):衣领。 嗣音:寄音讯。 挑:挑
-
【题 解】本词是苏轼贬居黄州期间,于宋神宗元丰五(1082)三月,与庞安常一道游览清泉寺
-
今年在南方,听得大家叫“革命”,正如去年在北方,听得大家叫 “讨赤” 的一样盛大。 而这 “革命”还侵入文艺界里了。 最近,广州的日报上还有一篇文章指示我们,叫我们应该以四位革命文学家为师法:意大利的
-
为一身谋则愚,而为天下谋则智。|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为一身谋则愚,而为天下谋则智。》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矢人职司忧,为箭恐不精。精在利其镞,错磨锋镝成。插以青竹竿,羽之赤雁翎。勿言分寸铁,为用乃长兵。闻有狗盗者,昼伏夜潜行。摩弓拭箭镞,夜射不待明。一盗既流血,百犬同吠声。狺狺嗥不已,主人为之惊。盗心憎主
-
作者: 向秀 【原文】: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
-
何处逢神仙,传此棋上旨。静持生杀权,密照安危理。接胜如云舒,御敌如山止。突围秦师震,诸侯皆披靡。入险汉钭危,奇兵翻背水。势应不可隳,关河常表里。南轩春日长,国手相得喜。泰山不碍目,疾雷不经耳。一子贵千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作品赏析【注释】:一作《渭城曲》渭城,即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汉高祖时曾改为新城,汉武帝时更名渭城。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