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北山》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北山
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王安石,本卷元日已介绍。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王安石父亲王益通判江宁府(今江苏南京),遂家住江宁。王安石父母去世后,分别葬于南京的牛首山与钟山。王安石曾在南京担任过提点江东刑狱、知江宁府等官职。退休后长期生活于钟山。
清蔡上翔王荆公年谱考略将此诗系于神宗元丰六年(1083)。元丰七年(1084)七月,苏轼离开黄州贬所,路过江宁,特地拜访了退居钟山的王安石,见此诗还依韵和了一首:“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时。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可见两人此时已尽释前嫌。元丰八年(1085)四月王安石就去世了,北山诗显然为诗人暮年所作,心态比较平和。
前两句写春水之充沛。首句写紫金山流下来的水使蓄水池都涨满了。“北山”,即钟山,也即紫金山。“输绿”,输送绿色的水,王安石特别喜欢用词性活用的修辞手法,将形容词“绿”字用成名词,类似的例子是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一水护田将绿绕”。还有用作动词的例子,如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横陂”指蓄水池边挡水用的堤坝。次句写各种形状的池塘都注满了水,水面上波光粼粼。“直堑”指周边呈直线型的沟堑。“回塘”指周边呈曲线型的池塘。
后两句写赏花寻芳。三句写诗人采用“细数落花”的方式是希望能坐得久一点,“因”有于是、因而的意思。末句采用“缓寻芳草”的方式,是希望回去得迟一点。“得”有可以、能够的意思。两句诗都充分地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珍惜生命的情感。这两句诗对仗工整,而又非常自然、贴切。
诗歌创作既要学习前人,又要超过前人,王安石此诗做到了这一点。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称其“盖本王摩诘‘兴阑啼鸟散,坐久落花多’(过杨氏别业)。而其辞意益工”。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上分析道:“王荆公晚年诗律尤精严,造语用字,间不容发。然意与言会,言随意遣,浑然天成,殆不见有牵率排比处。如‘含风鸭绿鳞鳞起,弄日鹅黄袅袅垂’,读之初不见有对偶。至‘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但见舒闲容与之态耳。而字字细考之,若经檃括权衡者,其用意亦深刻矣。”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应了一句古诗词,内容包括要一首带有名句的古诗,应须一曲欠回首古诗句,关于一首古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
上片布景,展现行猎的场景。谓平原革枯,黄叶骚骚。这是重阳后郊外的景象。清秋时节,郊外平原,行猎的时间、地点,因此已有清楚的交代。但步入现场,却引起对于另一场景的思忆。接着,“今来是”,现场的场景又回到眼前。上片以“枯”、“残”、“惨”,
-
冏命第二十八冏命第二十八 【原文】 穆王命伯冏,为周太仆正,作《冏命》。王若曰:“伯冏!惟予弗克于德[1636]。嗣先人宅丕后[1637]
-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师道类名言赏析《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正月崇让宅 李商隐 密锁重关掩绿苔, 廊深阁迥此徘徊。 先知风起月含晕, 尚自露寒花未开。 蝙拂帘旌终展转, 鼠翻窗网小惊猜。 背灯独共馀香语,
-
闲门秋草色。终日无车马。客来深巷中。犬吠寒林下。散发时未簪。道书行尚把。与我同心人。乐道安贫者。一罢宜城酌。还归洛阳社。
-
近来韩阁老[1],疏我我心知。户大嫌甜酒,才高笑小诗。静吟乖月夜,闲醉旷花时。还有愁同处,春风满鬓丝。 作品赏析【注释】:[1]:指韩愈。
-
古文观止·左传·蹇叔哭师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
-
八月观潮罢,三江越海浔。回瞻魏阙路,无复子牟心。
-
灵剑经年匣,决云谁为高。报分别有道,何认问吹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