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之琦《踏莎行·劝客清尊》乐景写哀词作
踏莎行周之琦 劝客清尊,催诗画鼓,酒痕不管衣襟污。 玉笙谁与唱消魂?醉中只想瞢腾去。 绮席频邀,高轩惯驻,闷来却觅栖鸦语。 城头一角晋阳山,怪他青到无人处。
清嘉庆十八年(1813),周之琦曾奉差赴山西。其解连环词序云:“癸酉秋奉使并门,行次恒山驿,晋豫分道处也。太行山翠,纷来邀客。”这首词当写于此番山西之行。
此词上片展现宴席间所见所闻所思。
“劝客清尊,催诗画鼓,酒痕不管衣襟污。”眼前清酒,耳畔画鼓,酒劝客,鼓催诗,好一幅热闹的文人雅集图!主客杯觥交错,尽欢极乐,击鼓赋诗,雅兴非浅。席间,彼此不拘形迹,纵情享受这人生乐趣。数巡过后,不胜酒力,难免酒沾衣襟,留下斑斑酒痕。然而,酒意正酣,诗情正浓,谁还在意区区酒痕呢!
“玉笙谁与唱消魂?醉中只想瞢腾去。”悠扬的曲调缓缓响起,那么优美,那么动听,谁能为词人唱上一支摄魄消魂的歌曲?酒醉了,置身醉乡,不想居庙堂之高而忧其君,也不想处江湖之远而忧其民,只想在迷迷糊糊、不清不醒中摆脱尘世烦嚣,远离人间浑浊。正话反说,自有一种警醒世俗的力量。
词的下片发抒山西之行的内心感受。
“绮席频邀,高轩惯驻,闷来却觅栖鸦语。”频繁地应邀出席盛美的酒宴,习惯于门前停驻显贵的高大车辆,然而心境却并不见佳。一个“闷”字道出了心底的苦楚。词人厌恶官场应酬,诗人的本色使他对诗歌情有独钟。闷来无以释怀,唯有赋诗填词,排遣心中块垒。一个“觅”字大有深意在焉:“觅”是词人的爱好,“觅”是词人的追求,“觅”是艺术创造,“觅”是精神寄托。
“城头一角晋阳山,怪他青到无人处。”秋高气爽,词人登临晋阳城头,遥望周遭群山叠翠,万般羁情离绪汇聚心中。啊,满目青山连绵不绝,一直伸向天边。这无穷无尽的翠色,勾起人们多少愁思!“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词人远在他乡,晋阳青碧的群山重峦没有赋予他诗意的美感,却给他平添无人做伴的寂寞和惆怅。这是他羁留山西、思念故乡的真情实感。难怪词人要嗔怪这“青到无人处”的秀美山色无端勾起他满腹的思乡意绪了。
这首词上片疏狂中蕴含怨抑,下片愁闷中呈示眷念,委婉地表述了深沉的羁情别绪。词人善于以乐景写哀:那劝客的清尊,催诗的画鼓和不管衣襟污酒痕的疏狂形象,何等高兴,何等敞怀!然而,这一切都加倍地突出了词人的悲哀,表现词人但愿长醉不愿醒的心迹和亟盼远离尘嚣而去的意愿。词人又善于以景语写情:那城头一角展示的晋阳郁郁葱葱的群山,触惹词人的离怀,他把一腔的怨怪投射在山景的苍翠上。悠悠离绪从无理却有情的怨怪中轻轻流出,更觉深挚动人。清黄燮清称周之琦的词“浑融深厚,语语藏锋”(词综续编),以此词观之,信然。
-
从前,冀中老家种棉,多为自用。种棉费力,从小苗出土到结出棉桃,需打好几遍杈,喷好几遍药,最终才摘得那么几包棉花。一大包才几斤重,孩
-
【评析】 该句是两句成语,并不对仗。我们先说说前句: 《三字经》讲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讲的是严格教育的重要性。 “严师出高徒”这句话首先讲: 作为教师一定要对学生严格教育、严格管理,
-
还记得你刚刚诞生带给我的喜悦,不,是带给散文界的一缕春色。仿佛是转了个脸,眨了个眼,你已是而立之年,已是硕果逼枝压叶的参天大树。—
-
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
-
清·高阜 2 寒家敞垣上藤萝 3 ,见者多赏其初夏展放时,新绿如染,叶叶鳞次,微风过去,作碧波千万顷。而某更领略秋冬之际,霜深宇净,落叶满庭阶,如在万山深处,令人意思孤远。因意此萝为先君手植 4 ,至
-
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左传》 十年 (1) 春,齐师 (2) 伐我 (3) 。公 (4) 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 (5) 谋之,又何间 (6) 焉?”刿曰: “肉食者鄙 (7)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
-
孔子曰: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 ① ,知也;廉 ② 而不刿 ③ ,义也;垂之如队 ④ ,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 ⑤ ,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 ⑥ 旁达,
-
雪中的蒲棒人生有很多像浮萍一样的尘缘,遇见或者别离。记得去年馨子姐拍的《蒲棒晨曦》,一直让我念念不忘,于是,在2015年新年第一天,阳
-
白居易 叶展影翻当砌月,花开香散入帘风。 不如种在天池上,犹胜生于野水中。 白居易很喜欢莲花,尤其是白莲。他的咏莲诗还有《京兆府新栽莲》、《东林寺白莲》、《隔浦莲》、《种白莲》、《感白莲花》,分别写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