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千家诗全集

李颀《望秦川》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李颀《望秦川》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望秦川

李颀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有客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李颀(约690—754),郡望赵郡(今河北赵县),河南颍阳(今河南登封西南)人。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他在欲之新乡答崔颢綦毋潜中说:“数年作吏家屡空,谁道黑头成老翁。”可见他曾任卑职,后当过新乡尉,因为升迁无望,遂辞归。李颀为盛唐著名诗人,擅长七言古诗、七言律诗,颇多佳作。全唐诗录其诗三卷,全唐诗续拾补其诗三首又二句。望秦川当作于开元末诗人辞职后离开长安,回望秦川时所作。“秦川”,陕西秦岭以北渭水平原地区,古属秦国,故称秦川。这里泛指以长安为中心的地区。

首联扣题,写望秦川的时间与地点,时间是早晨旭日东升的时候,地点是在首都长安之南,“迥”字表明作者离长安已经有了比较长的一段距离。

中间四句写景。三句用一个“净”字形容“远近山河”,正好与往日所见城市的喧嚣污浊形成鲜明对比,给人清新的感觉。四句用“逶迤”来形容长安城的城墙蜿蜒不绝,又用“重”字来形容长安城的宫殿之多而雄伟。“阙”,皇城的望楼。离开长安,也就是离开官场,这是诗人主动的,同时也是无奈的、重要的选择,是对是错,很难说清楚,所以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是复杂的。

五句写千家万户的竹林传来秋风萧瑟的声音,史记·货殖列传说:“渭川千亩竹,此其人皆与万户侯等。”可见当地确实盛产竹子。六句写五陵松树让人觉得有浓重的寒意。在视觉的基础上,上句突出听觉,下句突出触觉,它们都在景色中增加了鲜明的感情色彩。“五陵”指汉代五座皇帝陵墓,在今陕西咸阳五陵原。

尾联抒情。七句表示自己要返乡隐居,则其仕途郁郁不得志可想而知。“归欤”典出论语·公冶长:“子在陈曰:‘归欤!归欤!’”下句写清晨霜露非常浓重,则其感伤的情怀也是不难体会的。“凄其”,凄凉。典出诗经·邶风·绿衣:“凄其以风。”

此诗好在借景抒情,诗人只当了个新乡尉,辞职返乡乃不得已,但是满怀不如意的情绪在诗中没有提,只是从所描写的景物中能感觉到这一点。清屈复唐诗成法分析道:“景中有情,格法固奇,笔意俱高甚。帝都名利之场,乃清晨闲望,将山河、城阙、万户、五陵呆看半日,无所事事。将自己不得意全不一字说出,只将光景淡淡写去,直至七八,忽兴‘归欤’之叹,又虚托‘霜露’一笔,觉满纸皆成摇落,已说得尽情尽致。”

猜你喜欢
  •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si四)!》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si四)!》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 《诗经·鄘风·相鼠》,重道立德类名言句子

  •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名言: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 就: 接近。正: 纠正。 句意: 做事敏捷而说话谨慎, 就教于有道德的人来纠正自己的错误, 这就叫做好学了。 出处: 《论语·学而》

  • 典故“沐猴而冠”的出处、意思和举例

    典源出处 《史记 项羽本纪》: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

  • 《尤利西斯》作品分析

    爱尔兰意识流*小说大师詹姆斯·乔伊斯*的代表作。1914年开始创作,1921年完成,次年出版。出版后在英美等国禁止发行。1933年12月6日,美国

  • 《陪母亲逛街》叶凉初散文赏析

    父亲去世之后,母亲一度和我们住在一起,但那时我们都相对年轻气盛,总是磕磕碰碰,冲突不断,那经历并不十分愉快。很多年不能和母亲一起逛

  • 从乡村到城市

    从乡村到城市从卓克基沿梭磨河而下,短短的九公里路程中,河流两岸,是一个又一个美丽的嘉绒村庄。查米村那些石头寨子,仍然在那斜斜的山坡

  • 欧阳修《柳》全诗鉴赏

    雨阔堤长走画辕,絮兼梨雪堕春烟。东风苑外千丝老,犹伴吴蚕尽日眠。

  • 古文观止解读选

    《古文观止》之“古文”,是指骈文与制义文之外的文言散文,此书包括了传、记、论、书、序、表、诏、赞、碑文、墓志铭、散赋、疏、策、祭文、寓言等,体裁十分完备。

  • 唐宋词之《周密《木兰花慢》》原文、鉴赏和赏析

    周密《木兰花慢》周 密 周 密 断桥残雪 ① 觅梅花信息,拥吟袖,暮鞭寒。自放鹤人归 ② ,月香水影 ③ ,诗冷孤山。 等闲。 冸寒睍暖 ④ ,看融城、御水到人间。瓦陇竹根更好 ⑤ ,柳边小驻游鞍。

  • “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注释、译文和感悟

    季康子患 ① 盗,问于孔子。 孔子对曰:“苟 ② 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论语·颜渊》十八) 注释 ①患:忧虑,担心。②苟:倘若,假如。 【译文】 季康子忧心盗窃这一治安问题,向孔子请教怎么治理。

相关栏目: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先秦诗歌
  • 元明清诗词
  • 汉魏六朝诗
  • 千家诗全集
  • 白渔诗集
  • 经典古诗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