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孝胥《汉口春尽日北望有怀》戊戌维新失败感怀诗
汉口春尽日北望有怀·郑孝胥 牵怀何意意犹疑,楚水销魂似别离。 往事梦空春去后,高楼天远恨来时。 袖间缩手人将老,地下埋忧计已迟。 莫道一生无际遇,灵修瘦损记风仪。
郑孝胥为人,傲兀以才略自负,热中功名。光绪二十四年戊戌(1898),他受清德宗召见,陈练兵之策,德宗擢为候补道员,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上行走。他认为国事和自己的政治前程都颇有希望,意气振作,所以这时他颇倾向于帝党和维新。戊戌维新失败,他走武昌依湖广总督张之洞为幕僚,助张办理建铁路和办学校等事务。二十五年(1899),他在汉口写了这首诗,则情绪颇为低落。
武昌、汉口属楚地。故起联说春来愁绪无端,不知为何事所牵动;面对“楚水”,于时于人,都似有“别离”之痛。故作反诘之言领起。次联为全诗最精采的一联,境界高迥,情韵悠深,最符合他所标榜的作诗要有“怅惘不甘”之态。“往事梦空”,指去年维新变法的失败,和自己前程的落空;事已可伤,况加上对“春”残将“去”的感触。“高楼天远”,暗写怀念朝廷。因登“高楼”,可以北望遥天,怅怀北京朝廷,但因当时提拔自己的德宗已被禁瀛台,成为幽囚,那拉后一党当权,不会重用自己,故一揽子便生起很多愁恨。这联从韩偓“人闲易得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杨徽之“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等名句脱化而来,更加自然有神。第三联出句慨叹自己投闲置散,不能大用,虚度年华。对句暗伤“六君子”被杀。“六君子”中如林旭,为作者同乡,交情颇深;加以当时有共同的利害关系,故对六人的牺牲抱着悼惜之情。这联白描中也写得颇为曲折、含蓄。结联以自己被德宗召见为一生“际遇”之荣,并说召见时德宗因长期受制那拉后,当时双方矛盾尖锐,形势危急,德宗忧伤愤懑,形容“瘦损”憔悴。灵修,指代国君,语本离骚。
郑孝胥的诗,先后喜柳宗元、孟郊、王安石、梅尧臣诸家,亦接近元好问。融入其性格,以支离突兀、精悍雄霸之作为多;间亦出以和婉隽永。这首诗属于后一类,以风神胜,不以他所自负的“骨力”胜。
-
少年宾旅非吾辈,晚岁簪缨束我身。酒散更无同宿客,诗成长作独吟人。苹洲会面知何日,镜水离心又一春。两处也应相忆在,官高年长少情亲。
-
王昙焦山夜泊华严灵馆压嶕峣,一片风烟接寂寥。大地星河围永夜,中江灯火见南朝。鱼龙古寺三秋水,神鬼虚堂八月潮。独上数层扪北极,满天风
-
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苟以是心至,斯受之而已矣。
名言: 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苟以是心至,斯受之而已矣。 注释: 夫子: 据《孟子》赵歧注, 当为“夫予”之讹误, 予: 孟子自称。科: 学科。往: 去, 离开。苟: 真要。 句意: 我开
-
《周紫芝·曲肱斋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东王公望
-
长长的驼队,拖着“叮铃叮铃”的铃响,又一次来到兰州歇了会脚,又一次穿過了那座刚刚兴建了十多年的黄河铁桥。驼队上带着的,有从不远处的
-
梧叶儿·嘲谎人 无名氏 东村里鸡生凤,南庄上马变牛, 六月里裹皮裘。 瓦垄上宜栽树,阳沟里好驾舟。 瓮来大肉馒头,俺家茄子大如斗。
-
辛弃疾 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渐翠谷、群仙东下,珮环声急。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识。山木润,琅玕湿。秋露下,琼珠滴。向危亭横跨,玉渊沉碧。醉舞且摇鸾凤影,浩歌莫遣
-
作者: 王瑞明 《续资治通鉴长编》一书,从宋太祖建隆
-
赠你一朵朋友说,总有许多人和事令你感慨。他从我的文字里捕捉了一丝什么。但他不知道,他也在我的文字里。书写,更多的不是因为确切的某个
-
语出北齐·魏收《魏书·崔浩传》:“又召新降高车渠帅数百人,赐酒食于前,世祖指浩(崔浩)以示之曰:‘汝曹视此人尪(wāng)纤懦弱,手不能弯弓持矛,其胸中所怀乃逾于甲兵。’” 北魏时,西北部少数民族“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