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元明清诗词

黎简《村饮》描绘风土人情诗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黎简《村饮》描绘风土人情诗

村饮·黎简 村饮家家醵酒钱,竹枝篱外野棠边。 谷丝久倍寻常价,父老休谈少壮年。 细雨人归芳草晚,东风牛藉落花眠。 秧苗已长桑芽短,忙甚春分寒食天。

古代的习俗,在春秋两季的社日里,村民们凑钱备了牲酒,先祭土神,祈求丰年,然后聚在一起欢饮,有时还热闹一番,开展各种娱乐活动。晚唐诗人王驾的名篇社日曾从一个侧面含蓄而生动地写出了春社之日的欢乐景象:“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黎简的这首诗看来也是写春社之日的村饮,但意境和写法都不相同,可谓别开生面之作。

诗的前面两联写村饮时情景。诗人一开篇便点明题意。“家家”,表明村民凑钱聚饮的普遍。“竹枝篱外野棠边”,是对村饮地点的素描,不仅缴足了“村饮”的题面,而且给诗的意境增添了野趣。从首联所写来看,似乎村民们开怀畅饮的场面即将出现。然而第二联两句,诗人用笔来个奇峰突起:不提如何饮酒,却写村民们围绕物价飞涨进行话苦忆甜的场面。“谷”和“丝”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吃饭穿衣,这些东西的价格长久以来成倍地上涨,谁家能够承受得了?怪不得父老们要回忆过去的日子,对康熙时代的东西便宜絮谈不止。可年轻人听听以后有些不耐烦了,他们觉得老谈这些有什么用!还能叫谷价丝价跌下来?于是站起来说:“老人家,你们不要再谈年轻时候过的好日子了。”父老们的絮谈和年轻人的厌听,不同的情态,其实是反映了共同的心理:对“谷丝久倍寻常价”的现实深表不满,读者由此可以想见当时“家家”所过的苦难日子。“父老休谈少壮年”,这一句真可说是生趣飞来,余味无穷。

诗的下面两联写村饮后景象。村饮结束时天色已“晚”,诗中只说“人归”,而不是王驾诗中所写:“家家扶得醉人归”,说明这次村饮时间虽长,大家都没喝醉。原因不言而喻:“谷丝久倍寻常价”——一来各家没多少钱好凑,打来的酒只能“意思意思”;二来物价飞涨像一团阴云压在村民们的心头,谁还有豪兴贪杯?在第三联中,诗人转以较轻松的笔调描写村饮结束后即目所见:细雨濛濛、芳草萋萋、东风拂拂、落红无数、牛垫花眠,一派寒食节来临时的村野暮春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欣赏、赞美之情。另一方面,诗人在这一联中所描绘的妍秀景色与村民们在归来路上稍稍宽慰的心绪也是融治的:东风化雨,老天给安排了插秧的大好时节;牛眠养神,正可作春种的得力助手。可以想见,此时此刻,在村民们阴沉的心田透出了亮色,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夺取今年的好收成上。结尾二句再拓展一步,写到了“村饮”之后。此时,田里秧苗已初长,还需辛勤护育;桑树则才出短芽,更当着力培养。看来,在春分、寒食两个节令之间,正有一场大忙在等待着乡人们,这一场聚饮,只是让他们暂且松一口气罢了。“忙甚(忙得厉害)”二字,也透露出这样的意思:“村饮”看似是“闲”,其实正是大忙的前奏。所以,这一句虽然表面上与上文不同调,其实正是上文的自然延续,也是上文的总结。

这首诗中“谷丝久倍寻常价,父老休谈少壮年”两句乃一篇之警策。就思想内容而言,这一联尖锐而深刻地反映了所谓乾隆盛世时代物价飞涨、百姓不堪承受的现实。就艺术表现而言,这一联平中见奇,隽妙峭异,被凌扬藻称为“绝妙”之句(见国朝岭海诗钞卷十四)。

黎简的诗往往千锤百炼而出,近体多奇崛之作。这首村饮描绘风土人情,却写得纡徐婉挚,秀丽自然,代表他诗歌创作的另一种风格,故受到评论家们的特别注意。屈向邦在粤东诗话中就赞美此诗“工丽绝伦,深类晚唐名作”。

猜你喜欢
  • 《柳宗元·送薛存义序》文章鉴赏

    《送薛存义序》是一篇闪烁着夺目的民本思想光辉的文章,是柳宗元贬放为永州司马时所作。这不是一般的应酬之作,而是一篇挞伐奸佞表扬贤良的赠序,是宣传作者进步的政治理想——民本思想的好文章。

  • 《祭书神文 赏析》

    作于:(1901年)①《尔雅·释天》:“在庚曰上章”“在子曰困顿”,上章困顿,即庚子。②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5:“(贾岛)每至除夕,必取一岁所作置几上,焚香再拜,酹酒祝曰:‘此吾终年苦心也。’”③戛剑生:鲁迅早年别号。④长恩:明无名氏《致

  • 欧阳修《洗儿歌》全诗鉴赏

    月晕五色如虹蜺,深山猛虎夜生儿。虎儿可爱光陆离,开眼已有百步威。诗翁虽老神骨秀,想见娇婴目与眉。木星之精为紫气,照山生玉水生犀。儿翁不比他儿翁,三十年名天下知。材高位下众所惜,天与此儿聊慰之。翁家洗儿

  • 古诗夏天的古诗词(关于夏天的古诗20首)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夏天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夏天的古诗20首,写夏天的古诗限100首,关于夏天的诗句古诗大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仲夏》 唐·樊旬 江南仲夏

  • “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注释、译文和感悟

    子曰:君子不以辞尽人。故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辞有枝叶。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 ① 。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礼记·表记》) 注释 ①醴(lǐ):甜酒。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只是

  • 能下人,故其心虚;其心虚,故所取广;所取广,故其人愈高。

    名言: 能下人,故其心虚;其心虚,故所取广;所取广,故其人愈高。 注释: 下人: 自卑于人。心虚: 即虚心。 句意: 谦虚的人能自卑于人, 因为他谦虚, 所以得到的知识就多;得到的知识多, 所以他就愈

  • 《酹江月/念奴娇 观潮应制赏析》

    【注释】:这是一首应制词 。如同试帖诗“赋得体”那样,“应制体”主要是应皇帝之命而作,内容基本上是为皇上,权臣歌功颂德,没有新意可言,因而得不到人们的好评。古来应制诗词盈千累万,能流传下来并为人们所传诵的实是寥若晨星 。吴琚这首“观潮应制”

  • 《石崇之厕》原文|翻译|赏析

    晋·裴启2刘实诣石崇3。如厕4。见有绛纱帐大床5,茵蓐甚丽6,两婢持锦香囊。实遽7,反走

  • 万里飞腾仍有路,莫愁四海正风尘

    《万里飞腾仍有路,莫愁四海正风尘》 施展才能仍然大有希望,不要为眼前的困苦而发愁。明·夏完淳《舟中忆邵景说寄张子退》诗:“何时壮志酬明主,几日浮生哭故人。万里飞腾仍有路,莫愁四海正风尘。” 【例】二十

  • 用到通感手法的古诗词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用到通感手法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古诗词中运用通感的句子,运用通感的诗句,运用通感修辞的诗句。利用通感的诗句: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2、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 附录《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

相关栏目: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先秦诗歌
  • 元明清诗词
  • 汉魏六朝诗
  • 千家诗全集
  • 白渔诗集
  • 经典古诗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