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年《踏莎行·金陵》凭吊金陵词作
踏莎行李良年 金 陵 两岸洲平,三山翠俯,江豚吹雪东流去。故陵残阙总荒烟,斜阳鸦背分吴楚。 青雀钿釭,朱楼画鼓,冥冥一片杨花路。游人休吊六朝春,百年中有伤心处。
金陵(即今南京),是三国吴、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六朝的古都,明初也建都于此,后永乐帝迁都北京,就将这里称为南京。自古以来,金陵的沧桑变迁,成了文人骚客怀古寄慨的不衰主题。作为出生明末眼见故国衰亡的一位词人,李良年来到金陵凭吊,自有一番深沉感慨。
词以描写金陵的春景发端。在春水涌涨之时,长江两岸的水洲看过去一片平缓,三山披着一身绿装,俯视江面,江豚也顺着江流乘东风鼓雪浪从容游去。这是南京所特有的景致。“三山”,在南京市西南的长江东岸,因有三峰而得名。“两岸洲平,三山翠俯”,这一景色显得很平静,其中的“俯”字,则赋予三山以人的行为动作,使这一静景又隐藏着几分的不平静;“江豚吹雪东流去”,又掀起了阵阵波澜。唐许浑金陵怀古诗云“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此词也借江豚吹起如雪白浪,暗示着历史长河的奔流不息和风云变幻,这既是对南京现实景物的生动写照,同时也揭示了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为引出后面对历史残景的刻画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故陵残阙总荒烟,斜阳鸦背分吴楚”,是对眼前景物的描述,更是隐含着一种深沉故国之思的感慨,前代的陵墓石柱残断,荒烟弥漫,显得一派荒凉凄清;斜阳下落处,吴楚故地泾渭分明。面对眼前的荒凉残景,不能不勾起词人对这块土地上人间沧桑的凭吊和感伤,那刻着亡人姓氏官爵的残缺石柱,似在默默诉说着金陵曾有过的繁华,此情此景,怎不令人黯然伤神!
上片主要描写了金陵的景色,在看似平淡的描述中却涌动着一股浓浓的感伤。下片则重在追忆金陵往昔的繁华,借以抒发词人的故国之情。
“青雀钿釭”三句,用昔日曾有的繁华,反衬出眼前景象之悲凉,充满着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人间无常的悲伤感。“青雀”,即青雀舫,一种华贵的游船;“钿釭”,嵌金玉的灯盏;“朱楼”,富丽华美的楼阁;“画鼓”,施彩绘的鼓。这些充满富贵气的事物,在词人的独运匠心下组成了恰如电影的“蒙太奇”组合,共同体现了金陵曾经有过的繁华。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却随着时间的飞逝而消失得无影无踪,此时此刻,呈现在词人面前的,是漫漫一片杨花。如此看来,人世间的荣华富贵,只是过眼烟云,最终都少不了“一场空”的结局。昔时的繁华,今日的荒凉,多少伤感,多少慨叹,多少无奈,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三句中,都浸透在这强烈的对比中。结尾的两句“游人休吊六朝春,百年中有伤心处”,点出了作者凭吊金陵的目的:不是为六朝往事而感伤,而是慨叹故国的灭亡。金陵不仅是六朝古都,而且也是明朝的南都,“百年中有伤心处”,“百年”两字最引人注目,充分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抒发了对故国繁华的消逝感伤不已的情绪。
古人凭吊金陵,多是感慨六朝旧事,这首词则一反这一凭吊主题,直抒对明亡的怀念,体现出词人对故国的一片深情。整首词以写景为主,唯有结尾两句诉说了自己的衷情,初读似乎很平淡,然而细细品味,则能从平淡的描写中看到词人内心涌动的心潮,以春景衬悲情的传统诗词写法,在词人笔下也得到了较好体现,可谓是凭吊金陵词的一首佳作。陈廷焯曾评此词是“妙于淡处描写,情味最永”(白雨斋词话),堪称知言。
-
吴融《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与表现手法与杜枚同题诗相同,即借一件生活中的小事来揭露阶级矛盾,但形象则完全不一样。 起句写大
-
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
【注释】 选自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yúndāng)谷偃竹记》。筼筜谷在洋州(今陕西省洋县)。筼筜原本是大竹名。 成竹:完整的竹子形象。 振笔直遂:挥笔作画,一气呵成。 兔起鹘(hú)落:兔子跃起奔
-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出处】唐刘长卿《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 【意思】沿着清幽的山径一路寻来,绿苔上还印着踏过的屐痕。 【全诗】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唐].刘长卿. 一路经行
-
青派连淮上,黄楼冠海隅。此诗尤伟丽,夫子计魁梧。世俗轻瑚琏,巾箱袭武夫。坐令乘传遽,奔走为储须。邂逅我已失,登临谁与俱。贫贪仓氏粟,身听冶家模。会合难前定,归休试後图。腴田未可买,穷鬼却须呼。二水何年
-
作品:墨池记 简介本篇选自《元丰类稿》。作者
-
【注释】:原注:分湖为吴越间巨浸,元季杨铁崖曾游其地,因以 得名。余家世居分湖之北,名大胜村。第宅为倭寇所毁 。先德旧畴,思之凄绝!初稿:开天辟地君大健,俯仰依违我大难。醉尉夜行呵李广,无车弹铗怨冯驩。周旋早悔平生拙,生死宁忘一寸丹!安得南
-
《信义俱存,乃先忘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华灯明灭羽衣攒,翠柳萧森矮桧寒。千步回廊绕金殿,水苍瑶佩响珊珊。
-
每揖龚黄事,还陪李郭舟。云从四岳起,水向百城流。幽意随登陟,嘉言即献酬。乃知缝掖贵,今日对诸侯。
-
南宋名臣崔与之是广州人,一直被称为“粤词之视”。他开创了的“雅健”为宗旨的岭南词风,对后世岭南词人影响很大。南宋后期的李昂英、赵必王象、陈纪等人,便是这种“雅健”词风的直接继承者。这首词苍凉沉郁,感慨良多,感情与风格都与陆游、辛弃疾、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