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元明清诗词

何绍基《慈仁寺荷花池》写夏夜古寺赏荷纳凉的所见所感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何绍基《慈仁寺荷花池》写夏夜古寺赏荷纳凉的所见所感

慈仁寺荷花池(四首录一)·何绍基 坐看倒影浸天河,风过栏干水不波。 想见夜深人散后,满湖萤火比星多。

本诗作于道光十九年(1839),正是何绍基仕途光明,一帆风顺之时。从诗作中,我们就可以充分领略到这位涉世未深的典型士大夫诗人当时那种恬静、安适的情怀。

慈仁寺荷花池原作共四首,此选其一。诗写夏夜古寺赏荷纳凉的所见所感。诗的头两句,写眼前之景,而寓实于虚。星月之下,盛开的荷花的倒影如同浸在银河的倒影之中,写荷花、写银河繁星,均不取直笔,而取水中之影,从池水着眼,表现出诗人独到的艺术眼光。如此写法,突出了夏夜古刹那种特定的环境氛围,平添了一番夏夜的神秘色调,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惟其如此,池中倒影方能这般分明,读者不仅能感受到徐徐轻风带给盛夏夜中人的无限快意,也同时感到写来合于事理。诗的后两句,是作者的想像之词。当夜深沉,人散尽,荷花池又是如何一番景象呢?“满湖萤火比星多”,堪称神来之笔,荷花池没有因为夜深人去而归于寂灭,恰恰相反,只有到此时,它才入其佳境,大自然将会完全展现出它极其辉煌的真面:湖面的萤火,湖中的萤火,天上的繁星,水中的繁星,萤、星闪耀,交相辉映,这是一种何等壮观的奇景。诗人凭借他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神奇的想像,为我们描摹了一幅令人心醉的绝妙图画,带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

全诗着墨不多,却极能把握特定的环境,由此出发,造成深邃的艺术意境。而诗作的文字又极浅近,自然朴实,并无填塞雕琢,表现了“学人诗派”中人诗歌创作风格的另一面,这也是我们不主张对“宋诗运动”予以简单否定的一个原因。

猜你喜欢
  • 登多景楼 (宋)刘过

    观东南二百州 ② ,景于多处最多愁 ③ 。 江流千古英雄泪,山掩诸公富贵羞 ④ 。 北固怀人频对酒,中原在望莫登楼。 西风战舰成何事,空送年年使客舟 ⑤ 。 ①此诗为宋开禧元年(1205)刘过路过京口

  • 苏轼《七绝·冬景》千家诗赏析

    诗写深秋初冬的景色,将萧瑟的景物写得富有生机,借物喻人,赞颂刘景文的品格与节操,表现了诗人旷达乐观的性情和胸襟。

  • 蝴蝶泉之梦

    蝴蝶泉之梦去蝴蝶泉纯属偶然的机缘。在丽江回大理的途中,在密支的一翡翠珠宝行停留时,有一位大理的导游搭乘车跟随我们一起回大理。她随即

  • 长恨此身非我有

    长恨此身非我有宋神宗元丰三年,也就是1080年2月,李定等人要求朝廷把苏轼贬居黄州,有他们的目的。那就是陈慥正在黄州北面的麻城歧亭隐居

  • 同日 东北人民自治军松江军区成立

    同日 东北人民自治军松江军区成立 : 11月16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松江军区成立,聂鹤亭任司令员,张秀山任政治委员,李寿轩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松江军区下辖4个军分区:哈东为第1分区,温玉成任司令员;哈南

  • 初曰春《山枣树下》

    一深夜,我醒了,因为自己的一个梦。我抹了一把额头的汗,下意识地裹紧被子,在黑夜里努力瞪大眼睛,回想梦中的情境。这个梦不是我的杜撰。

  • 陈琳 ·游览诗二首 ·其二

    节运时气舒,秋风凉且清。闲居心不娱,驾言从友生。翱翔戏长流,逍遥登高城。东望看畴野,回顾览园庭。嘉木凋绿叶,芳草歼红荣。骋哉日月逝,年命将西倾。建功不及时,钟鼎何所铭? 收念还寝房,慷慨咏坟经。庶几及

  • 白居易《西明寺牡丹花时忆元九》全诗赏析

    前年题名处,今日看花来。一作芸香吏,三见牡丹开。岂独花堪惜,方知老暗催。何况寻花伴,东都去未回。讵知红芳侧,春尽思悠哉。

  • 白居易《同友人寻涧花》全诗赏析

    闻有涧底花,贳得村中酒。与君来校迟,已逢摇落后。临觞有遗恨,怅望空溪口。记取花发时,期君重携手。我生日日老,春色年年有。且作来岁期,不知身健否?

  • 韩愈《游城南十六首·赠同游》全诗赏析

    唤起窗全曙,催归日未西。无心花里鸟,更与尽情啼。

相关栏目: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先秦诗歌
  • 元明清诗词
  • 汉魏六朝诗
  • 千家诗全集
  • 白渔诗集
  • 经典古诗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