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元明清诗词

耶律楚材《鹧鸪天·题七真洞》沧桑兴亡之慨词作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耶律楚材《鹧鸪天·题七真洞》沧桑兴亡之慨词作

鹧鸪天耶律楚材 题七真洞 花界倾颓事已迁,浩歌遥望意茫然。 江山王气空千劫,桃李春风又一年。 横翠嶂,架寒烟,野花平碧怨啼鹃。 不知何限人间梦,并触沉思到酒边。

“七真”是道教祖师茅盈等七人的合称,“七真洞”为供奉七位道教祖师的道观,故址在今北京。作者所生活的金元时期,北方大地几经沧桑,世事屡迁,短短的一百余年间,辽、金、宋、蒙古几个王朝相继废兴。世道的变幻、人生的无常,直接引起了以逃避现实、全身远害为归旨的新道教——全真道在北方的兴盛。此时作者站在这座几经劫难而成为历史见证者的道观面前,自然是感慨万千。耶律楚材的先祖为辽东丹王耶律突欲,其父耶律履曾任金尚书右丞。耶律楚材金末任开州(治所在今河南濮阳)同知、燕京行尚书省左右司员外郎,元太祖十年(1215)降蒙古。作者这种特殊的身世,使得词中的沧桑之感和兴亡之慨也就更为深沉和凝重。

作品起首紧扣词题,叙写眼前“七真洞”的景况:“花界倾颓事已迁。”花界,本指佛教寺院,此处借指道教宫观。道教宫观本是尘世中的众生躲避灾祸追求解脱的一块圣土,当年也曾是香火不断,信徒云集,而这样的往“事”如今早已“迁”变无存了,就连其自身也已颓败崩塌,七真洞盛衰迁移在词中显然是整个世事沧桑巨变的一个缩影。接下来词人并未继续描绘眼前道观“倾颓”的景象,而是把目光投向了遥远的山河大地,发出了“浩歌遥望意茫然”的感慨。词人高歌长啸,意欲抒泄心头的郁闷,然而怅惘迷茫的意绪却是无法摆脱的,面对颓败的道观和大好的“江山”,他陷入了历史兴亡的深思和困惑之中:“江山王气空千劫,桃李春风又一年。”古代的望气之术认为天子所在之地的上空有象征帝王运数的祥瑞的“王气”。“千劫”极言时间之长,佛经谓世界经历着反复形成和毁灭的过程,一次即为一劫,此处指燕京作为都城历史的久远。史载,耶律楚材通晓“星历、筮卜、杂算”等古代方术,作为缺乏现代科学意识的古代文人,他自然相信眼前的燕京古城有着凝聚不散的帝王之气;然而无情的事实使他看到的则是一座座高耸的帝王大厦接连的崩塌!一个“空”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在他难以理解的历史兴亡面前所感到的惊愕与困惑。“桃李春风”一句又以大自然的永恒更进一步反衬世事的沧桑翻覆。由此,词人的“茫然”之慨犹如出岫之云,浓浓地弥漫了词的上片。

下片“横翠嶂,架寒烟,野花平碧怨啼鹃”三句承接“桃李春风”句继续写“遥望”所见的自然景象:远山横亘大地,好似一道道青翠的屏障;寒意未退的云岚悬浮在山顶,犹如架起一条通向天际的桥梁。一片碧绿的草原上点缀着朵朵艳丽的野花;杜鹃悲凄地啼叫着,好像在向世人诉说自己的哀怨。这一切看似全为眼前景色的描写,而实则皆是心中情语的吐露。迷濛的山峦、荒凉的原野、悲鸣的啼鹃,无一不透露着词人茫然、失落、悲凉和怅惘的心境。一个“寒”字、一个“怨”字,便是词人这种心境的标志。至煞尾处,词中的这种情感则由隐而显:“不知何限人间梦,并触沉思到酒边。”面对这世道的沧桑翻覆、人事的盛衰兴亡,词人苦苦地思索,只觉得它如同梦幻一般无法理解和把握,于是只有借酒来解脱这深深的迷茫和无奈了。对词的这最后两句,况周颐曾评道:“高浑之至,淡而近于穆矣,庶几合苏之清、辛之健而一之。”(蕙风词话)的确,这里既表现了词人超然物外的清淡之风,同时又体现了作者悲慨激越的豪健之气,“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同时融合在了词句之中。

清陈廷焯词则以“雄秀”来称美此词语言上的特点,实际上全词的风格也可以此来概括。作为令词,作品尽管体制短小,却写得境界开阔,气象宏大,同时又笔触细腻,不失婉柔;既有“江山王气”的雄浑,又有“桃李春风”的秀丽。这豪健而兼婉秀的词境,正蕴涵着作者深重的沧桑之感和隐微的故国之思。

猜你喜欢
  • 《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赏析》

    这首追忆与陈亮的交会与抒发别情的词作,写得勃郁动荡,笔力奇重,是稼轩词中的名篇。   长达一百二十余字的词序是这首词的一大特色。苏东坡之后,词序在词作中的地位明显提升,词人多以只字片语的小序交代词的写作背景、本事或主题,稼轩词亦多有词序

  • 《昆山吕正之三男子连中神童科盖奇事也建康严赏析》

    【原题】:昆山吕正之三男子连中神童科盖奇事也建康严别驾为之赋诗某因次其韵

  • 古代名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注释与译文

    【名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注释与译文]川,这里指陆地、郊野。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萋萋(qī),草茂盛的样子。两句的意思是:远望汉江对岸,晴日下能清晰看到汉阳郊野的树林;俯视长江,鹦鹉

  • 张籍《夜到渔家》阅读答案及赏析

    《夜到渔家》是张籍创作的一首词,通过描绘夜晚到达渔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和情怀的向往。词中用景描写情,以简洁的语言揭示出温馨的渔家夜景。整首词以“粉墙黛瓦”、“渔舟唱晚”等字眼为线索,勾勒出诗人向往自然、宁静的心境。文章通过对诗人用充满意境的语言描绘的手法和词中表达的情感进行分析,最后达到对诗歌作品的理解与赏析。

  • 《吴下人诗》明代诗赏析

    吴下人诗仆夫不识路,踟蹰道傍久①。寒风吹衣襟,落日看马首。①踟蹰,徘徊不进貌。傍,通“旁”。【说明】录自《明诗综》卷九十六,题作

  • 《题竹上·[唐]玄览》原文与赏析

    [唐]玄览欲知吾道廓,不与物情违。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这首题写在竹子上的诗,收于

  • 天高日暮寒山深:高适《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赏析

    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 高适 还山吟, 天高日暮寒山深, 送君还山识君心。 人生老大须恣意, 看君解作一生事。 山间偃仰无不至, 石泉淙淙若风雨,

  • 古籍名著《景德镇陶歌》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记载清代景德镇窑业情况的诗集。一册。清龚鉽撰。初刊于道光四年(1824年)。 龚鉽,字适父。具体生卒年不详。南昌人。据《景德镇陶歌》序言自叙载,龚鉽曾于清嘉庆二十二年至二十五年在浮梁县衙做参谋、书记一

  • 《州桥·范成大》原文与赏析

    范成大州桥南北是天街, 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 “几时真有六军来?”《州桥

  • 韦应物《送李儋》全诗赏析

    别离何从生,乃在亲爱中。反念行路子,拂衣自西东。日昃不留宴,严车出崇墉。行游非所乐,端忧道未通。春野百卉发,清川思无穷。芳时坐离散,世事谁可同。归当掩重关,默默想音容。

相关栏目: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先秦诗歌
  • 元明清诗词
  • 汉魏六朝诗
  • 千家诗全集
  • 白渔诗集
  • 经典古诗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