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诗《李白·渡荆门送别》题解与鉴赏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1],来从楚国游[2]。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3]。
月下飞天镜[4],云生结海楼[5]。
仍怜故乡水[6],万里送行舟。
[题解]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送别,不是送别朋友,而是江水送别李白。李白二十五岁那年,告别故乡四川,出三峡,渡荆门。这首诗写江山景色,想象瑰丽,笔调雄放,表达出诗人眷恋故乡又向往新的人生的青春热情。
[注释]
[1]渡远:乘船远行。
[2]楚国:指今湖北一带,春秋时属楚国。
[3]大荒:辽阔的荒野。
[4]月下飞天镜: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水中月影,好像是天上飞下来的明镜。
[5]云生结海楼:白天,仰望天空,云彩变幻莫测,形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6]仍:又,频。故乡水:长江自四川向东流。李白是四川人,所以称长江为“故乡水”。
-
“一片冰心在玉壶”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王昌龄的诗句
一片冰心在玉壶
上一句:感时花溅泪
下一句:恨不相逢未嫁时
翻译:
一个冰心存在于玉壶之中
上一句:在感受时光的流转中,花朵掉下了泪水
下一句:我痛恨不能在未嫁的年龄与你相逢
【诗句】一片冰心在玉壶【出处】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意思】我的心,仍象冰一样,在玉壶中闪光!【 -
嵌巉嵩石峭,皎洁伊流清。立为远峰势,激作寒玉声。夹岸罗密树,面滩开小亭。忽疑严子濑,流入洛阳城。是时群动息,风静微月明。高枕夜悄悄,满耳秋泠泠。终日临大道,何人知此情。此情苟自惬,亦不要人听。 作品赏
-
郑谷的诗作《菊》描绘了秋天中盛开的菊花,展现了一种凄美的情感。诗中用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描写,传达了对菊花的崇敬之情。通过细腻的文字表达,让人仿佛能够品味到花朵散发的清香,感受到秋天的深邃和寂寞。郑谷通过《菊》这首诗,将自然景观与情感交融,使读者在美的享受中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生。
-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名言: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注释: 任: 责任, 担子。空乏: 资财缺乏。拂: 违背。乱: 扰乱。动心: 惊动(
-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江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作品赏析【注解】:1、深:暗。2、长河:银河。3、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4、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
-
李白--《忆东山二首》(其一) 【内容】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赏析】: 东山是东晋著名政治家谢安曾经隐居之处。据施宿《会稽志》载:东山
-
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 照应是和伏笔(或称交代)联系在一起的。说话要有头有尾,前面说过一句话,如果它有重要的意义,又不能马上说清,那就要在后边一个适当的地方照应一下,否则,前面那一句就落了空。同
-
《念奴娇 中秋》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①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②江山如画,望中
-
曲礼下 【原文】 凡奉者当心,提者当带。执天子之器则上衡[1],国君则平衡,大夫则绥之,士则提之。凡执主器,执轻如不克。执主器,
-
黄生汉镛,故以童子受知武进贤令新城王公〔2〕。王今擢徽州府同知,兼摄郡符,将往从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