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昆田《海棠叹五首(选一)》哀海棠诗
海棠叹五首(选一)·朱昆田 名花生得地,其奈反萧索。 春风十日中,自开还自落。
在春日的百花中,海棠之娇丽足可与雍容的牡丹竞美。贾耽百花谱称它为“花中神仙”,但从郑谷描摹它“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看,还是王象晋群芳谱喻之为“绰绰如处女”,似更恰当些。“处女”般的娇丽之花,自然更得诗人偏爱。所以连旷放的苏东坡,也不免流连于它的月下倩姿,涌生过“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之妙思。
朱昆田也爱海棠,在他书室外的珍珠泉畔,就栽有数株,据说“大皆合抱,开时如张红云之幔”。在如此娇美的花间读书,顾盼之中,恰似面对红颜知己的灿然笑靥,该有多少乐趣!正因为这样,当诗人意外发现,这海棠忽遭风雨洗劫,竟在一夜间“落红如雨”、憔悴凋零时,又将怎样震惊和伤惋(见原诗序)?
诗人对美丽的海棠,似乎早就倾心已久。“佳人堕空谷,顾影长太息”(原诗之一),这名动花苑的奇葩,该牵动过他多少梦思?“倾国非无色,消魂亦有香”(原诗之三),这风韵独具的佳丽,又曾多少次来驻他心田?回想原先,当诗人终于将这名花移植于“珍珠泉”边时,心中无疑感到分外欣慰的吧?而今,连那出落得“大皆合抱”、红妆绿披的海棠,不也嫣然凝笑,似在庆幸自己的生得其地么?“名花生得地”句,正这样悠悠叙来,传达着诗人所曾经怀有的一派喜悦之情。
然而,“其奈反萧索”句的跳出,却在刹那间改变了整个诗境。从时间上说,这该是诗人带着美好的忆念,在晨光中再次踏入园中的一刻;从画面说,当诗人蓦然抬首,以为又将见到海棠那绿叶丽花笑立泉边的芳影时,出现在他眼间的,却已是“点点飘红泪,纷纷盖绿莎”(原诗之四)的一片凋零景象。这景象在诗中虽未细加描摹,但从“萧索”二字中,读者自可想像,它已有多冷落、衰飒!再加上辞气苍凉的“其奈”之语,诗情由此发生逆转,一股深切的震讶和伤情,刹时冲散起句的喜悦,弥漫了字行间。
在震讶和伤叹中,诗人沉入了默默的追思。春风的吹拂,曾带给百花以多少欢欣!然而,海棠的命运,却又如此独异:放眼园外的桃李,“白白与朱朱,繁华满田里”(原诗之五),这些幸运之花,在春日里开放得有多长久;满树的花枝,开了一批又开一批,简直要将春光占尽!海棠的花期,却只有短暂的“十日”。那娇羞的笑靥,才在春风中绽漾,又有无情的宵雨,摧残得它奄奄一息!一代“名花”的命运,竟比浮艳的桃李还不如。伤心的诗人,能不嗟叹它遇“时”之不公?“春风十日中,自开还自落”——这就是诗人沉思中幽幽浮现的海棠形象:它是那样娇丽,那样柔弱,在骀荡的风中,匆匆开放、又匆匆凋零!这两句似乎不带一丝感情,只用淡淡的笔墨,画下了一幅名花凋零的素描。然而在“自开还自落”的景象中,又透露着多少令人惊心的冷清和落寞!于是在这无声的结语中,你听到的,分明是一声震荡全诗的浩长叹息……
这浩长的伤叹,难道只为美丽海棠的凋零而发?不。在茫茫天地间,秉性美好而不幸消殒的,本不止几株海棠——即以诗人自己而言,他生为清初诗豪朱彝尊之子,算得上生得其“地”了。而且才气横溢、不让乃父,也大可在诗坛崭露头角。偏又体弱多病而“早卒”,岂非正如海棠的“自开还自落”一样,令人叹惋伤心?这样说来,此诗所伤叹的海棠悲剧,实概括了无数类似的人生命运。它之能在许多读者心间,引起哀哀共鸣,也正在情理之中。
-
高义唯良牧,深仁自下车。宁知凿井处,还是饮冰馀。地即泉源久,人当汲引初。体清能鉴物,色洞每含虚。上善滋来往,中和浃里闾。济时应未竭,怀惠复何如。
-
张祜 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 日月中堂见,江湖满座看。 夜凝岚气湿 ① ,秋浸壁光寒。 料得昔人意 ② ,平生诗思残 ③ 。 右丞今已殁,遗画世间希 咫尺江湖尽,寻常鸥鸟飞。 山光全在掌,云气欲生衣
-
《梅花·渔家傲》咏梅花诗鉴赏 李清照雪里已知
-
《海棠·海棠》咏海棠诗鉴赏 苏轼东风袅袅泛崇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部编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默写,内容包括七年级上全册古诗文默写,七年级上册古诗文测试理解默写,七年级上古诗默写,快,不用附答案。七上古诗词默写1.乱花渐欲迷人眼, 。2. ,江春入旧年。3.老骥伏枥, 。4.《天净沙•秋思》中道出天涯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5.曹
-
·袁枚· 介侍郎有族兄某,强悍,憎人言鬼神事。每所居,喜择其素号不祥者而居之。过山东一旅店,人言西厢有怪。介大喜,开户直入。坐至二鼓,瓦坠于梁。介骂曰:“若鬼耶?须择吾屋上所无者而掷焉,吾方畏汝。”果
-
离亭燕 张昪 一带江山如画, 风物向秋潇洒。 水浸碧天何处断? 霁色冷光相射。 蓼屿荻花洲, 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 烟外酒旗低亚。
-
朝亦随群动,暮亦随群动。荣华瞬息间,求得将何用。形骸与冠盖,假合相戏弄。但异睡着人,不知梦是梦。一家五十口,一郡十万户。出为差科头,入为衣食主。水旱合心忧,饥寒须手抚。何异食蓼虫,不知苦是苦。公私颇多
-
野干为折树枝所打喻 【原文】 譬如野干[1],在于树下,风吹枝折,堕其脊上。即便闭目,不欲看树。舍弃而走,到于露地[2],乃至日暮亦
-
1年少时曾失恋,五迷三道、茶饭不思,怎么也转不过那个弯儿来。曾因此向长辈吐露苦恼,他告诉我:在你这里是好东西,在别人那里不一定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