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诗《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题解与鉴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1],二十三年弃置身[2]。
怀旧空吟闻笛赋[3],到乡翻似烂柯人[4]。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5]。
[题解]
酬,酬答,回赠。乐天,白居易的字。扬州,今属江苏。席,酒宴。见赠,赠诗给我。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从和州(今安徽和县)返回洛阳,与白居易在扬州相遇。白居易作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七律一首赠刘禹锡,刘禹锡作这首诗回赠。诗篇借用典故抒发情怀,描写景物传达意绪,表现了失意惆怅的情绪,但仍有乐观旷达的精神。五、六两句表现了诗人开朗达观的情怀,被后人赋予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新意。
[注释]
[1]巴山楚水:指四川(含重庆)和湖北、湖南一带。这里泛指诗人贬谪的地方。
[2]二十三年:刘禹锡从被贬为连州(今属广东)刺史,到回到京城时将跨进第二十三个年头。弃置:被贬斥在外。
[3]闻笛赋:晋人向秀经过故去的朋友嵇康、吕安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伤,写了一篇思旧赋。
[4]翻:反而。烂柯人:晋人王质进山打柴时,观看两位童子下棋,等到棋下完了,他手里的斧柄已经朽烂了。他回到村里,同辈人都已经死尽,才知道已经过去了一百年。诗人用这个典故,表示暮年返乡,有恍如隔世的感觉。柯,树枝,这里指斧柄。
[5]长:增长,振作。
-
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举杯未及饮,暴卒来入门。紫衣挟刀斧,草草十余人。夺我席上酒,掣我盘中飧。主人退后立,敛手反如宾。中庭有奇树,种来三十春。主人惜不得,持斧断其根。口称采造
-
山水名胜诗之《望江南·扬州好·五亭桥》全诗、题解、注释和作者
(清)黄惺庵 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影①,头头空洞过云桡②。夜听玉人箫③。 【题解】 五亭桥在瘦西湖畔莲性寺旁。因桥在莲花埂上,又名莲花桥。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桥上有五亭,展开
-
这首词是苏轼五十六岁时为怀念恩师欧阳修而作。全词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情景交融,意境幽深,意绪凄婉,抒发了作者由悲秋而怀人伤逝的深沉思绪,读来令人一咏三叹,感慨不已。上片写自己泛舟颍河时触景生情。作者于当年八月下旬到达颍州,时已深秋,故称
-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出处】唐.邱为《 寻西山隐者不遇 》 【意思】 草色刚受过一场雨的清洗, 松声传入打破了晚窗
-
《非明则动无所之,非动则明无所用.》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非明则动无所之,非动则明无所用。》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宋·朱熹 《近思录》,治学禁忌类名言句子
-
《牡丹·牡丹》咏牡丹诗鉴赏 柳浑近来无奈牡丹
-
98. 假若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飏,飞飏,飞飏——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飏,飞飏,飞飏——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刘家桢古诗词朗诵,内容包括古诗词朗诵江南,深中2013届毕业生邓星汉老师写的诗朗诵,五六年级举行诗词朗诵比赛备选诗词中,五言绝句比七言绝句多6。江南好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2、忆江南 唐·皇甫松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
-
那年的阳历四月份,妈妈病重住进了医院,刚好是早熟的大樱桃上市的时节,因稀少而价格显贵,花了一百元钱,给妈妈称了二斤。 深红色
-
汉·刘向 延陵季子 ① 将 ② 西 ③ 聘 ④ 晋,带宝剑以过 ⑤ 徐君 ⑥ 。徐君观剑,不言而色 ⑦ 欲 ⑧ 之 ⑨ 。延陵季子为 ⑩ 有上国 (11) 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 (12) 之矣。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