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题袁氏别业》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题袁氏别业
贺知章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武则天证圣元年(695)考取进士及超拔群类科。历任太常博士、太子宾客、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天宝三载(744)正月离开长安返乡当道士。旧唐书·贺知章传称其“晚年尤加纵诞,无复规检,自号‘四明狂客’”。此诗正好表现出诗人狂放的一面。现存贺秘监集一卷,全唐诗录其诗一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其诗二首又一句,题一则。
“别业”即别墅,一般都坐落在风景优美的地方,“袁氏别业”即袁姓人家的园林,诗人偶然到此一游,还在人家的墙壁上写了这首诗。
前两句写袁氏别业的林泉之美。首句写诗人访问袁氏别业,其实与别业的主人并不认识。次句写诗人不仅贸然来访,而且还选了个风景绝佳的地方,索性坐下来观赏起风景来,看上去有树林,还有泉水,可谓风景如画。作者没有具体写“袁氏别业”之美,而是描述自己在不认识主人的情况下,居然坐下来观赏林泉舍不得离开,则“袁氏别业”的林泉之美,也就可想而知了。作者采用了衬托的方法。
后两句写诗人劝主人不要为买酒招待客人担心,客人口袋里自有买酒的钱。“莫”与“谩”都是否定副词,“莫谩”即不用的意思。主人见这位不速之客正在非常投入地观赏美景,丝毫没有随即就走的意思。随着时间不断流逝,主人不得不考虑留客人吃饭的问题,但是匆忙中又很难准备好一顿美餐,他的担心挂到了脸上。诗人感觉到这一点以后,于是爽快地说:“我请你吃饭。”招待客人一般都是要喝酒的,所以借“沽酒”来指招待客人吃饭。
也许此诗暗用了世说新语·简傲篇里的典故,据说东晋名士、大书法家王献之经过苏州,听说顾辟疆家有名园,虽不识主人,却径往其家,也不同人家打个招呼,就将人家的花园逛了一遍,还旁若无人地评价了一通,主人很生气,将他手下的仆人轰了出去,王献之还显出不屑一顾的样子。贺知章同王献之相比,所作所为还比较得体,但寥寥数笔也将他狂放的性格活画了出来。
-
【原文】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出处】 《题西林壁》,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书法家。 【译文】
-
明·高濂2灵鹫山下3,岩洞玲珑,周回虚敞,指为西域飞来一小岩也4。气凉石冷,入径凛然
-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师道类名言赏析《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沦漪阁谈笑沦漪阁,藤花竹叶间。易醒江上酒,难画雨中山。诗词类别:写景抒情来源:《粤西诗载》相关作品:屏障山沦漪阁:旧在广西桂林之南
-
就诗题看,这是一首纪游诗,但与一般纪游诗不同,它不是山水名胜的赞颂与刻画,而是一首反映现实、关心人民疾苦借题发挥的政治讽刺诗。蚕欲老,写蚕到了快要吐丝的时候,需要勤饲桑叶,以保证蚕的健康发育。麦半黄,写麦已到了快要成熟的时候,需要及时锄土,以利麦的吸收营养,来促进它的结实。以上两项农家的工作,都是需
-
四块玉·叹世 马致远 两鬓皤,中年过,图甚区区苦张罗。 人间宠辱都参破。种春风二顷田, 远红尘千丈波,倒大来闲快活。 带月行,披星走,孤馆寒食故乡秋。 妻
-
【注释】:原序:伏蒙都运、都大、判院以某新建驷马楼落成有日,宠赐佳词,为郡邑之光,辄勉继严韵,以谢万分。成都城北旧有一座清远桥,相传即汉代的升仙桥(一作“升迁桥”)。据晋代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蜀郡州治 》,桥有送客观,汉代著名辞赋家司马相
-
【5440】成就:优秀管理者成就自己,卓越管理者成就他人(〔美〕埃里克·施密特、乔纳森·罗森伯格、艾伦·伊格尔著,葛仲君译,中信出版社
-
古文观止·隋唐五代文·韩愈·师说 古之学者必
-
苏轼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 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 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