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元明清诗词

清·谭嗣同《晨登衡岳祝融峰》登山观日出抒怀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清·谭嗣同《晨登衡岳祝融峰》登山观日出抒怀

晨登衡岳祝融峰·谭嗣同 身高殊不觉,四顾乃无峰。 但有浮雲度,时时一荡胸。 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熔。 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

祝融峰是南岳衡山的主峰,七十二峰之最高者。韩愈有句云:“祝融万丈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可见祝融峰之高峻。峰巅有上封寺,寺东有望日台,是观日出的好地方。光绪二十一年(1891)秋天,年仅二十六岁的谭嗣同来到这里,在晨光曦微中登上祝融峰,遂写下这首恢阔宏放的诗篇。

诗的起调就不同凡响,气势开阔,因置身于最高的祝融峰上,众山尽在脚下,故云四顾无峰,“殊不觉”三字说明自己虽身登峰巅,然如履平地,意犹未尽。“四顾”句是实写,然也不乏夸张的成份,意在表现作者博大的胸襟与凌霄之志,写景中已有人在。首二句扣住“晨登祝融峰”的题意,交代了诗人的行踪,然一个意气风发、凭凌山河的青年诗人形象已跃然可见。三四两句作为首二句的补充,极言祝融峰的高峻与雄伟。众峰不可见,唯有浮动的白雲时而飘过,令人胸臆顿开。“荡胸”二字袭用杜甫“荡胸生层雲,决眦入归鸟”(望岳)句,谓山中的雲,舒展飘拂,可涤荡人的胸襟,由此表现出青年诗人壮怀激烈、意气高迈的精神境界。五六两句写黑夜消逝、红日跃空的情景。描绘日出的诗自古以来何啻万千,然贵在能从大处落墨,以简练形象的笔墨写出光明降临人间的刹那壮观。谭嗣同此诗正是如此。这一联的头一句说太阳未出,大地沉沉,众星也销声匿迹,这是黎明前的黑暗;后一句说天际出现了火红的朝霞,太阳像是刚刚冶炼过的火球,霎时光焰万丈,染红了天际。这里以天与地作对照,气象阔大,读来有震惊人心的力量。先写大地的沉寂与黑暗,再写天际的红霞与初日,在对比中令人感到光明的可爱,也体现了诗人对光明的向往。最后两句写山巅远眺洞庭,由于祝融峰高耸入雲,故下视人寰,连“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八百里洞庭湖也变得像半勺之水那么渺小。由此反衬出祝融峰的高峻与自己恍如置身天外的处境。结句由洞庭湖而想到秋寒水落,憩息于湖中的蛟龙恐也无法安身,将飞腾而起了。这两句收束得雄俊超迈,气度不凡,极为有力。

整首诗由登山而写到观日出,再由远眺而想到蛰龙欲起,舒展自如,一气直下,如行雲流水,自然成文而浑然一体。其中不仅写出河山壮丽,寓意也十分显豁。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内忧外患叠起丛生的时期,民族的危难激起了进步知识分子图谋改革的决心。青年诗人看到了古老中国已处在黎明前的黑暗中,然而光明终将战胜黑暗,因而本诗中“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熔”二句不仅是眼前景象的记实,而且俨然是当时形势的写照。诗的末句忽从记游写景宕开,发出蛟龙欲起的浩叹,显然诗人希望有识之士能奋起变革现实,抒发了自己跃跃欲试、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豪情壮怀已预示了诗人后来积极参加变法维新,并以生命而殉其理想的伟大精神。

猜你喜欢
  • 《求知者,匪言不通;即通者,匪节不合.》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求知者,匪言不通;即通者,匪节不合。》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范小青《在湿地行走》经典散文全集

    在湿地行走 终于熬过一个漫长的干枯的苦夏,在惬意秋凉中一个美好而滋润的日子里,我们来到了一个美好而滋润的地方——泗洪洪泽湖湿地。

  • 《三十年前好用工‌赏析》

    吴澄是元代初年的学者,当时很有名气,跟他从学的人很多。他写过四首劝学的组诗,题目叫《三十年前好用功》,每首诗的首句和尾句,都用题目作起结。这里选录第一首。诗题的来源,是孔子说过的话:“三十而立”。意思说,人学习到三十岁,思想开始成熟,已具有独立的见识与应世能力。作者运用这一概念写诗,教育他的学生在三

  • 每天一首古诗词1云葭在线阅读(《每天一首古诗词》读后感)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每天一首古诗词1云葭在线阅读,内容包括在线输入签文免费解签累年波浪常未停,劝君何曾废心机,昔日旧事,《每天一首古诗词》读后感,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秋思赠远王涯厌攀杨柳临清。长相思想你时,月夜正好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我很少会把

  • 《梅花·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其三》咏梅花诗赏析

    《梅花·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其三》咏梅花诗鉴赏

  • 国学名句“一字不可轻与人,一言不可轻许人”出处和解释

    【名句】一字不可轻与人,一言不可轻许人 语出明代薛瑄《薛子道论·下篇》。一个字也不要轻易给人,一句话也不要轻易答应别人。意思是待人接物应当谨慎。与:给予。许:允诺。

  • 刘献廷《王昭君(二首)》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刘献廷 六奇已出陈平计,五饵曾闻贾谊言。 敢惜妾身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 汉主曾闻杀画师,画师何足定妍蚩? 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 这两首诗都是以王昭君自诉的口吻讽刺汉朝用和亲的办法作为国

  • 杜甫《朝二首》全诗赏析

    清旭楚宫南,霜空万岭含。野人时独往,云木晓相参。俊鹘无声过,饥乌下食贪。病身终不动,摇落任江潭。浦帆晨初发,郊扉冷未开。村疏黄叶坠,野静白鸥来。础润休全湿,云晴欲半回。巫山冬可怪,昨夜有奔雷。

  • 《敬之·[先秦]《诗经·周颂》》原文与赏析

    [先秦]《诗经·周颂》敬之敬之,天维显思。命不易哉,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

  • 祭文·《祭师文》

    祭文·《祭师文》 《祭师文》一 维 公元□□岁次□月□日,乃我师安厝之前夕,晚生□□等率全班同学,谨以清酌庶馐之仪,致祭于恩师□公之灵前吊之以文曰: 呜呼!人生斯世,如叶飘风。彭修颜短,同归一室。缅怀

相关栏目: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先秦诗歌
  • 元明清诗词
  • 汉魏六朝诗
  • 千家诗全集
  • 白渔诗集
  • 经典古诗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